返回第136章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6章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第2/3页)

  “此外,再钦赐王命旗牌一副,若遇阻挠之辈,可便宜行事!”

    杨景辰最初对卢象升的任用建议是“巡按”,重在监察。

    但朱由检给的,却是“巡抚”,是真正的方面大员,是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合一!

    区区马草一事,所费不过十八万两,确实不需要一个巡抚大臣前往。

    然而马草牵连出来的诸多事宜,却刚好可以为他的北直隶新政,趟出一个样板,搜集最坚实的一项数据。

    改革,改革,第一个事情不是试点,而是调研啊!

    他话音未落,继续说道:“其二……”

    说到这里,他突然有些失忆,想不起来细节。

    没办法,今天聊了三个人,全是信息含量巨大。

    朱由检转头问道:“方才卢象升说,若只在永平本地召买马草,需银几何?”

    不等高时明回忆,王体乾已经抢先一步,躬身答道:“回陛下,是九万两。若本次就兼用河间、顺天两府,则耗费或能更低。”

    朱由检脸上微微一笑,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卢象升初入京畿,所做调研多得于旁人之口,终究不够牢靠。”

    “为政者,最忌想当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不能完全确定之事,都要预留缓冲。”

    “你传朕的口谕,让他将马草策论中的预算,改回原先的十八万两。”

    “稍后该户部、兵部知道,将存银凑上一凑。若有缺口,再由朕的内帑补足。然后让卢象升将这十八万两,一并带去上任!”

    高时明奋笔疾书,完全顾不上答话。

    “其三,命田尔耕,点选两旗锦衣卫校尉,随卢象升一同上任。”

    两旗,二十人。既是护卫,也是他安插的眼睛和耳朵。

    史书上的卢象升值得信任,但现实中的卢象升,他却不可能盲目相信。

    千载史书悠悠,谁知道中间究竟发生过什么呢?

    更何况,日后外放的督抚会越来越多,将锦衣卫外派,以获取多方信源,必须形成定制。

    多一个信源,总归多一分真实。

    “其四,将电报体系,对卢象升全面开放。授予其个人电报编码,许其组建小型电报中心,再赐一套独立码书。”

    高时明奋笔疾书,一张雪白的宣纸上,很快便写满了密密麻麻、略显凌乱的字迹。

    而一旁的王体乾,却是越听越心惊。

    事权、钱财、人手、信源!

    不过是区区十八万两的马草差事,陛下给卢象升提供的资源和信重,几乎快要赶上督师蓟辽的孙承宗了!

    这究竟是卢象升此人确实简在圣心,还是这马草一事,背后另有玄机?

    王体乾一时想不明白,只是将这事暗中记下。

    他却不知,这套组合拳,正是朱由检为未来所有地方改革者准备的“标准配置”。

    如今却只是拿卢象升做一做磨刀石罢了。

    历史上崇祯的用人,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那就是极端。

    极端的相信,和极端的怀疑。

    极端的苛刻,和极端的宽容。

    整个人像个二极管一样。

    他却不能这样,钱给足、权给足、人给足、然后凭事而定,给予试错空间和方向指引,再帮他们抗住反对压力。

    用名牵之,用利引之,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这前面提到的钱、权、人等事不提,电报一事更是崇祯无法拥有的条件。

    这其中所谓的“独立电报编码”,其基础方案来自于锦衣卫指挥佥事邹之有,正是凭此方案,他拿下了技术悬赏的头奖。至于次等奖,则被王世德的全双工通信方案拿走。

    但“个人编码”这个概念,却是朱由检自己补充出来的想法,类似后世的电话号码。

    它与宁远、锦州那种固定地点编码不同,只派发给如孙承宗、卢象升、马世龙这般需要直达天听的特殊个人。

    再配上一本独一无二的码书,这便是一条速度快到极致的密折上报通道。

    等京师到锦州的电报线路全线贯通,只要不是极端天气,理论上,他便可以和孙承宗、卢象升、马世龙等人,进行延迟在一刻钟到一个时辰不等的半即时通信!

    驿站是历代皇帝的马鞭,而电报,却是他朱由检的上帝之鞭了。

    到时候车营阵地左移十米,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至于“电报中心”,则是田尔耕与孙承宗沟通之后,所呈上的最新优化方案。

    一开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