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章 我们的时代在背后敲响大鼓(7/10求首订)  我的时代197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八十九章 我们的时代在背后敲响大鼓(7/10求首订) (第1/3页)

    真正的触及到了《试衣镜》带给文坛的核心命题,也引发了文坛真正的关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大讨论,真正的把《试衣镜》推到了风口浪尖。

    评论大意:

    “现实主义的灵魂是扎根集体生活的真实,而非效仿西方现代派的唯心臆想。《试衣镜》用“试衣镜显影”这类脱离现实的笔法,回避了劳动人民在集体中创造价值的主流叙事。

    它给投机花布的商贩添上“亮色”,让对抗纪律的行为带起“觉醒”光环,实质是借所谓“人性探索”传播个人主义。

    西方现代派的形式游戏若取代现实主义的厚重,让青年在镜中幻影里找共鸣,而非在集体劳动中寻力量,文学便会偏离服务人民的正轨。”

    这一命题非常尖锐,尖锐到,如果许成军一个不注意,就会被此时文坛的风浪拍死!

    要知道,直到1985年,徐星集《无主题变奏》与刘索拉《你别无选择》才被称“中国现代派文学双璧”,开创了先锋的叙事实验。

    也只是实验。

    虽然《试衣镜》只是沾了点味道,远远谈不上实验。

    但现在是1979年。

    但是许成军何惧之有?

    我:师从

    其实从后世看中国当代文学是断档的,甚至不少人认为是没救的,原因就包括:城市化进程这么多年,城市人群的迷茫与奋斗,农村文化的消亡,中国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的思潮变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碰撞等等,没人写。

    重新来了1979。

    许成军不写那谁来写?

    此后,北大中文系教授洪子成在《北京大学学报》发表的评论文章再一次把事件推向高潮。

    “从写作笔法的规范维度审视,《试衣镜》的叙事存在明显的技术失衡。作品试图以“试衣镜”为核心意象构建隐喻体系,却陷入象征手法的滥用与浅表化——镜中幻影的反复出现缺乏现实逻辑的支撑,对布料触感、腰线弧度的过度描摹沦为感官堆砌,这种刻意强化的“心理真实”实则消解了现实主义叙事的细节真实性。其语言节奏更显断裂,既无传统现实主义的叙事张力,又未达现代派意象的含蓄张力,最终形成一种夹生的表达语态。”

    洪子成是研究当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