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这才是我要写的小说嘛(二合一,4.2k) (第2/3页)
杖的他,台上演唱《绒花》时泣不成声,下台后扑进他怀里,两人最终没在一起,留下了遗憾。
许建军与赵琳的情感克制而深沉。
在救护所,赵琳为许建军处理左肩伤口时,中弹还不忘捡回包里的搪瓷缸子,便问“这缸比命还重要?”许建军沉默半晌,说“里面装着人命”。一次袭击中,赵琳为保护伤员中弹,昏迷时反复念着“红绸没包好”。许建军守在病床前,第一次对“非亲非故”的人说出对黄思源的愧疚。
“爽文主角”加配角人性刻画再加爱情线,以及非线性叙事的写作技法。
这部的故事性已经有了。
故事性有了,但文学性呢?
内容怎么写的更有意义?
许建军花了两个小时,认真地看完了全篇。
“成军,你的写的很好,把我和思源写的精彩,后续的事情我也大概能预料到。有兄弟情、有爱情、有战友情、有很多我没观察到的人性细节。”
他顿了顿,“虽说文学作品高于现实,但是我觉得不够真实,别因为我是你哥,把我就写成大无畏。”
“我”许成军刚张嘴就被许建军打断。
“给你讲个故事吧。”
“是关于个越南兵的。今年三月谅山打完仗,我们清理阵地时在炸塌的猫耳洞里扒出他来。那时候天刚亮,雾还没散,他蜷在碎石堆里,左腿被预制板压着,裤腿浸得发黑,手里死死攥着个布包。王铁牛举着枪喊‘不许动’,他没抬头,只是把布包往怀里又塞了塞。”
许成军竖着耳朵听,许建军就头看着房檐,带着回忆。
“我挪过去掀他的帽檐,看清了他的脸颧骨老高,眼窝深,下巴上有道新疤,看着比我大不了几岁。见他没挣扎,我让卫生员先给他处理腿伤。他会说中国话,中国话说得磕磕绊绊,带着股子南方口音。说了句:1965年,我家也住过中国人。”
许成军听明白了,这是参加过1965年猴子战争的老兵。
“其实当时我们排都知道这老兵所在的部队就是导致黄思源失踪的部队,当时失踪的、受伤的、中弹的远比你想的惨烈的多,战士们群情激奋,想.被我和老兵拦了下来。”
“第二次看见他是他要被转去集中安置点。那天大雾,我突然想起思源牺牲那天,也是这样的雾,他推开我的时候,这越南老兵应该也在场。”
“你说我该狠他么,成军?”
许成军不需要回答,大哥明显有更好的答案。
“恨啊,恨的牙痒痒,恨不得生吞了他,思源、拐子.”
“其实我真动了杀心.”
说到这许建军虎含泪,咬牙切齿。
许成军不知道怎么安慰,只是拍了拍了大哥的肩膀。
“他看见我,突然问:'排长,为什么?1965年你们帮我们打漂亮国,现在为什么打我们?'”
“身边的战友都在哂笑,我也是不屑的,想活命嘛!他怕啊!”
“但是后来回来想想他说的话,他是不是也在迷茫?突然又没那么恨了,他为了他的国家,我为了我的国家,他迷茫,但是我们不迷茫。”
“保家卫国,军人天职。”
“我们是子弟兵,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身后有百姓。”
“思源那一份,我得替他打回去!”
许建军说完之后,拍了拍许成军的肩膀,转身走了。
留下许成军一个人静静地思考。
是的,他仿佛找到了这本要走的路。
他想到了穿越之前正在看的书,宁总的《美国反对美国》。
这样的战争我们讲和平、讲反思、讲反战没资格。
是对先辈们的最大的不尊重。
但是可以从中反应战争的本质——
霸权。
或许他这本书可以和《美国反对美国》在历史中交相辉映。
丧钟为谁而鸣?
为阻碍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敌人而鸣。
为霸权主义、帝国主义、为欺辱我们人民的敌人而鸣。
他在大纲中又加了一个人物,做了一些艺术性加工。
撑起了他这本书的野心。
越南士兵阮文孝。
他是的“镜像视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