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许成军唱一个!(6.6k) (第2/3页)
,眼里满是好奇,“对了曼舒姐,你怎么也认识成军同志?”
“你问他咯?”
“咱们怎么认识的大作家?”
苏曼舒眼尾带着笑意,看向许成军时眼神软了几分
许成军脑子没在这还在构思着《希望的信匣子》,随口就说:“作家魅力大呗,你曼舒姐飞蛾扑火。”
“去你的吧!”苏曼舒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林一民却是煞有其事的点点头:“成军同志长的好,又是当红作家,我要是个女的”
苏曼舒听不下去了。
“好你个林一民,刚认识许成军,就连我也敢开涮!”
“那哪能,郎才女貌嘛!”
“嘁!”到底是苏曼舒闹了个大红脸。
许晓梅却在一边听的劲劲的,拉着苏曼舒的胳膊晃了晃:“曼舒姐,我哥真有这么厉害?之前他跟我说在《收获》发了,我还以为他吹牛皮呢!”
“是啊,以后你高考作文就可以写《我的作家哥哥许成军》”苏曼舒在一旁打趣。
“真的啊!可以这么写嘛!”
四人找了张靠窗口的桌子,许成军刚要去打饭,林一民就抢先站起来:“成军同志,我去!你跟曼舒姐、晓梅妹妹坐着,今天我请客!”
他属实是有点“折磨”。
从小风情淡雅的苏曼舒和他当前最认可的同辈作家许成军不明不白!
跑也!
许成军刚要拦着,苏曼舒却是拉着他:“让他去吧,他不差那点钱。”
等林一民端着饭菜回来,许晓梅看着餐盘里的红烧肉,突然“呀”了一声:“哥,这红烧肉做的真漂亮!”
打饭的师傅正好路过,恰巧是上回给许成军打饭的师傅,听见这话笑着接话:“肉也得跟人一样漂亮啊!”
“这位同学怎么称呼,前一阵见你还说要考复旦,现在就已经考上了,够厉害的!”大师傅笑着问许成军。
“师傅叫我许成军就好。”
周围几桌学生听见“许成军”三个字,都好奇地往这边望。
这一天,作家许成军已经在复旦入学的消息已经传开了,甚至有往其他学校蔓延的趋势。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着《诗刊》凑过来:“您就是写《看吧》的许成军?我能请教下‘捞光凝成的琥珀亮’怎么想出来的吗?”
许晓梅坐在一旁,看着哥哥被人围着问诗,又想起刚才林一民说“成军同志的《谷仓》正在引发全国文学界热议”。
突然凑到苏曼舒耳边小声说:“曼舒姐,原来我哥真是大作家啊!之前他跟我吹‘在上海有人找他签名’,我还不信呢!”
苏曼舒忍着笑,给许晓梅碗里夹了块红烧肉:“你哥可没吹牛,上次在绿波廊,还有女生追着他要签名呢。”
就是这味道多少带了点酸。
许成军好不容易打发走请教诗歌的学生,坐回桌边就见许晓梅盯着他笑,眼里满是崇拜:“哥,以后我跟同学说‘我哥是许成军’,他们肯定得羡慕死!”
林一民在一旁点头附和:“那可不!成军同志现在在复旦,比老教授还出名呢!”
“打住!”
许成军无奈地夹了块红烧肉塞进许晓梅碗里:“快吃你的吧,再笑饭都凉了。”
——
一转眼,在复旦的半个月时光已悄然流逝。
《红绸》的修改工作已顺利完成,一号那天,许成军特意通过挂号信将稿件寄往了合肥。
当时,他是和室友程永欣一同去的邮局。
程永欣此行是给浙江老家寄信,也正是在那时,许成军正式确定了要在《清明》杂志发表长篇《红绸》。
听闻此事,程永欣从“过来人的角度好心提醒:“成军,你之前的作品都发在《安徽文学》《收获》这种级别的杂志上,接下来该继续盯着全国性的优秀刊物才对。就算不选《收获》,至少也得是《十月》这个层次啊。”
彼时的程永欣还未意识到《清明》未来在中国文学界的分量,只当它是本寻常刊物。
许成军耐心地向他解释了《清明》的定位,提及杂志有茅盾先生题词,更补充道:“这次发的还是创刊号,能有这样的平台发表作品,我已经很感激了。”
这番话让程永欣瞬间沉默。
可许成军像是没察觉般继续“补刀”:“谢谢你的建议,不过后面的作品,我应该还是会优先投给《收获》。”
这话一出,程永欣沉默得更久了。
许成军心里却暗自发笑:谁让你前世拒我稿子。
虽然后来也通过了,但是前面拒就是拒了!
后世文学圈里程永信的地位也不一般。
这位室友不仅是未来《收获》的资深编辑,还是纪实作品《一个人的文学史》的作者。
上辈子,程永欣在作家圈有句广为流传的话:“能在《收获》发表三篇,才算真正的作家。”
许成军:这辈子,我让你亲眼看着我在《收获》发够三篇!
这半个月里,201寝室的室友也陆续到齐。
除了来自浙江的程永欣军,还有来自黑龙江的老三届学员李继海、四川的胡芝、BJ的周海波,以及上海本地的林一民。
寝室里没搞“排字辈”的俗套事,一来这年代的大学里本就少见这种规矩。
二来六个人里有许成军在。
他不仅名气大,还是研究生,要是有人叫他“三弟”,有人喊他“学长”,反倒显得别扭。
大家心照不宣,干脆不提这事。
室友到齐的第一天,本地土豪林一民主动做东,邀众人去留学生食堂吃了顿“大餐”——在当时的条件下,那顿饭确实算得上阔气。
饭局上,大家谈天说地,聊家乡、聊文学、聊祖国和自己的未来。
兴致来了,周海波还当场做了首诗。
“儿时竟觉星可摘,现在想摘懒得摘。
玉皇老子若识相,亲自给我送下来!”
这是喝了,当场还让现场唯一算的上诗人的许成军评价。
许成军:张宗昌大弟子。
众人一愣,随后哈哈大笑。
六人里,李继海和胡芝家境稍差,但情商都不低,平日里总不自觉地以许成军为核心,和大家处得很融洽。
不过,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小摩擦也少不了。
上海的林一民和BJ的周海波总看对方不顺眼,时不时拌两句嘴;周海波和胡芝则常为文学理念争得面红耳赤;李继海年纪稍长、阅历丰富,可学业底子薄,开学摸底测试的英语成绩几乎是中文系大一倒数第一,嘴快的程永欣忍不住调侃了两句,让他下不来台,两人也闹了点小别扭。
好在年轻人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小争执转眼就烟消云散,从没真影响过寝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