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需要跨越这道从有到好的鸿沟 (第3/3页)
肯定不会让学校失望,争取把这杂志办成复旦的‘招牌’。”
“好!我等着看!”
祁连山轻轻晃了晃手,又想起什么,“对了,编辑部的人你自己挑,要是需要团委帮着吆喝,我让文艺部出个通知,保证全复旦的文学爱好者都知道。”
“暂时不急,我先熟悉一下这些同学,再做决定。”
祁连山:“这你说了算,学校给你最大的支持和自由度,只希望能出成绩!”
——
一转眼,就到了军训的最后一天。
复旦操场的晨雾还没散透,65式军装的绿色就漫成了片。
许成军刚系好武装带,就见林一民拎着军用水壶跑过来,帽檐歪在一边,鞋跟还沾着昨晚拉练踩的泥:“成军!你快看周海波,这家伙为了不晒黑,往解放帽里塞了报纸,现在后脑勺鼓得跟戴了棉帽似的!”
不用周海波,你现在就活像个日伪!
许成军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果然见周海波缩在队伍末尾,帽顶高高凸起,正被教官刘铁柱盯着:“周海波!你帽子里塞的啥?掏出来!”
周海波磨磨蹭蹭掏出张《解放日报》,报纸边角还印着“农业学大寨”的标题,刘铁柱拿过来看了眼,突然笑出声:“你小子倒是会想辙!下次塞点凉席进去,直接当草帽用得了!”
周围的学生哄堂大笑,连站在队首的标兵都忍不住回头,结果被刘铁柱一眼瞪回去:“看啥看!正步踢标准了吗?一会汇演要是顺拐,中午饭别想吃!”
这话刚落,林一民突然“哎哟”一声。
他昨晚练正步太猛,鞋跟磨掉了块皮,现在一使劲就硌得慌。
许成军从口袋里摸出块纱布:“贴上,别一会汇演出洋相。”
这是他这个月收的不知道的多少封书友信(情书)里面带的。
林一民刚贴好,广播喇叭就响了,播放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却把气氛烘得热了起来。
各连开始整队,许成军所在的中文系连排在第三,他站在第二排。
“都精神点!”
刘铁柱扯着嗓子喊,手里的哨子吹得尖锐。
“今天汇演完就解放了,别到最后掉链子!许成军,你一会儿跟我出列,校领导要来看,你那首《北乡等你归》要是能唱,说不定能给咱连挣个流动红旗!”
许成军刚要应,就见林一民在旁边挤眉弄眼:“成军,你可得好好唱,不然刘教官得让你加练半小时正步!”
结果汇演时,出洋相的不是许成军,是林一民。
轮到中文系连踢正步,他一紧张,左腿跟右腿拧在了一起,整个人跟机器人似的往前挪,刘铁柱在旁边急得跳脚:“林一民!你顺拐了!给我停!”
林一民脸涨得通红,站在原地手足无措,许成军趁机小声提醒:“先迈左腿,喊‘一’的时候左腿使劲!”
好在后面重新走时没再出错,只是下来后,林一民捂着脸哀嚎:“完了完了,全复旦都看见我顺拐了!”
“没事,反正你出名了。”
“那有个屁用!”
“黑红也是红啊!”
“靠!”
汇演结束后是拉歌环节,各连围着操场坐成圈,刘铁柱带头喊:“中文系!来一个!”
学生们跟着起哄,许成军刚把吉他从背包里拿出来,就见李萧仪不知从哪跑过来,递给他一瓶子凉白开:“刚从食堂接的,润润嗓子。”
周围人疯狂起哄。
许成军摆摆手:“不用了。”
一旁的周海波低声和程永欣来了句:“跟这狗日的在一届,吸了我们多少桃花运!干他丫的!”
程永欣摇摇头:“他自己一个能用多少?剩下的还不是给我们‘运’的?”
周海波眼睛亮了!
通透啊!
刘铁柱见了,笑着打趣:“许成军,你这‘后勤保障’挺到位啊!赶紧唱,别让隔壁物理系看笑话!”
许成军调着弦,刚弹了个前奏,操场另一边就传来物理系的喊声:“许成军!唱《北乡等你归》!”
声音此起彼伏,连校领导席那边都有人探头看。
他抬头扫了眼,见祁连山正跟李校长说着什么,李校长还朝他点了点头,心里顿时有了底。
歌声刚起,操场就静了下来,连风都好像慢了半拍。
刘铁柱原本还叉着腰站着,听着听着就松了手,从口袋里摸出颗水果糖,偷偷塞给旁边的通讯员:“给周海波送去,那小子早上喊嗓子喊哑了。”
唱到“南疆有丰碑”那句时,全场掌上雷动。
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许成军唱这歌,本来还不信许成军有本事唱好歌。
这会却是不得不信了!
“许成军,太帅了!”
“成军,牛!”
这军训的收尾,比想象中更暖——
没有严苛的训斥,只有年轻人的热闹,和藏在严肃底下的温柔。
表彰环节时,中文系连果然得了流动红旗,刘铁柱把红旗交给许成军,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听你弹吉他。”
他已经写信把这首歌推荐给老领导。
相信前线的战士们会爱上这首歌。
林一民在旁边凑趣:“教官,成军以后说不得要办杂志,说不定能把你写进文章里!”
刘铁柱哈哈大笑:“写我啥?写我训你,你顺拐?”
许成军:“我觉得我马上就可以写。”
林一民:
夕阳西下时,晚风卷着歌声的余韵,吹过梧桐叶,也吹走了军训的疲惫。
操场的人渐渐散了,许成军抱着吉他,林一民拎着流动红旗,中文系大一班长刘晓玥正带着学生们和刘教官告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