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新人奖和招新  我的时代197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十六章 新人奖和招新 (第2/3页)

深。

    福柯说:话语决定认知。

    许成军眼睛亮了:“要不说晓琳姐眼尖呢。”

    “以前写英雄,都是‘被塑造’的。报纸说他勇敢,他就必须勇敢;课本说他无私,他就不能想家。可,我就是想打破这套路。”

    “刘大牛缺了颗门牙还笑,李长存冻得没知觉还揣着家书。这些细节不是削弱英雄,是让英雄活过来。他们的勇敢,不是因为该勇敢,是因为‘想护着希望’。”

    李晓琳深深看了他一眼。

    “我以前不相信有天赋这种东西,你倒是让我开了眼。”

    “现在西方文学界还在争论‘如何写好集体记忆’,你直接用‘孩子与英雄对话’的方式,把‘集体记忆’变成了‘个人情感’。”

    “去年我去BJ开会,见着《世界文学》的编辑,他们说国外现在流行创伤叙事,可大多是自怨自艾,没几个能像你这样。”

    《希望的信匣子》这种叙事结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先例。

    1995年阿莫斯奥兹的《黑匣子:爱与往事》用49封破碎的书信,串联起三段婚姻的记忆迷宫,全球销量超 200万册,入选“耶路撒冷文学奖”必读作品。

    1982年,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克拉拉的通灵笔记本记录家族五代人的爱与暴力,独裁者的公文与革命者的宣言穿插其间。全球销量破 1000万册,被《时代》评为“20世纪百大西班牙语”,阿连德借此开创“记忆复调”。

    不过阿连德没这个机会了,许成军替她先开创了。

    安东尼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埃马努埃尔伯格曼《谎言守护人》、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刘慈欣《诗云》这些都可以与许成军《希望的信匣子》归为一类。

    但是都还没发布,最早的也是1982年。

    许成军甘为先锋,也愿意将这类统称为“时空传灯体”(Temporal Lamp Literature)。

    这一类通过具象化的“记忆媒介”(黑匣子、书信、笔记等),让不同时代的人物实现情感对话,完成历史创伤的治愈与希望的代际传承。

    文学基因跨越类型边界,既非纯然的通俗叙事,亦非传统精英文学,而是在“记忆复调”中重构历史的温度,形成独特的文学范式。

    李晓琳翻到希望接过爸爸黑匣子那段,声音放低:“你结尾留的留白,比加缪写的‘西西弗斯’更有温度。”

    许成军笑了:“我就是不想写哭戏。英雄牺牲,不是为了让后人哭,是为了让后人好好活。希望接过黑匣子,就是接过了‘好好活’的责任。”

    “这才是中国的英雄观,不是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也不是以前的‘集体符号’,是‘你护我长大,我替你看未来’。”

    李晓琳把稿纸迭好,放进牛皮纸袋,语气笃定:“这稿子发出去,不止是炸中国文坛,是给世界文坛看。中国文学能把西方理论本土化,还能写出他们写不出的‘家国情怀’。”

    “你等着,明年茅盾文学奖,这篇《希望的信匣子》要是不上,我跟评委急!”

    “那我到不着急,好稿子,读者会认,时间也会认。”

    “上次我父亲还说想见你一面,估计看了这个稿子又要忍不住了。”

    李晓琳摸着怀里的牛皮纸袋,突然觉得中国文学的“新路子”,或许就从这篇稿子开始了。

    许成军一惊,巴老啊!

    要见!

    俩人都默契的没提稿子的后续事宜,许成军既然把稿子给李晓琳看了,就代表愿意给《收获》去刊发,而以李晓琳的性格和许成军之间比较愉快的合作关系,也必然给他一个相对优厚的待遇。

    “对了,这次的《收获》文学新人奖已经在内部定下你了,到时候颁布奖项按时参加。”

    许成军一听获奖乐了:“有钱拿么?”

    “滚!”

    经过李晓琳解释,许成军才理解1979年《收获》文学新人表彰属于刊物内部或行业内的“软性认可”,无正式评奖章程,但可能受到文坛关注。

    许成军也熄了对这个奖项继续了解下去的心。

    聊胜于无吧。

    “但是,《试衣镜》有机会获得今年的全国优秀短篇,我们也为你正在协调。”

    “那感情好啊!”

    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奖的评选机制已经非常健全,提名通知方式主要依托“群众推荐+编辑部初筛+专家评议”的闭环流程。

    1979年全年,以《人民文学》为核心渠道进行群众推荐,读者通过邮寄信件、填写刊物附发的“推荐意见表”提名作品。

    而据李晓琳了解,《试衣镜》已经因为《收获》刊发后的社会热度,被大量读者推荐至《人民文学》编辑部。

    获奖机会极大!

    ——

    这几天,浪潮文学社的创办已经在全校引起了极大的声势。

    许成军的大名已经传遍复旦。

    随之而来的就全校学生踊跃地参与。

    那毕竟是许成军啊!

    复旦独一号的作家!

    许成军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