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点名邀请许成军作为专家代表!(求月票!!)) (第1/3页)
《红绸》没入选的原因是——
1979年未设立全国优秀长篇奖。
哔哔以后,第一次设立的长篇奖是茅盾文学奖。
而首届茅盾文学奖于1982年颁发,评选范围为1977-1981年的作品,周克琴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79年出版)等作品获奖。
1978年三中全会后,文学创作从哔哔中解放,作协于1979年首次举办全国优秀短篇评选,旨在推动现实主义创作回归。
从《人民文学》公布的数据来看。
初选,全国共收到25万余张读者选票,推荐备选作品2000余篇。
评委会由茅盾任主任,巴老、丁灵等24位作家、评论家组成,初筛后选出100部作品作为备选篇目。
值得一提的是。
《试衣镜》以2.9万选票登顶。
原历史中,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以 2.7万票登顶,塑造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者乔光朴形象,成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
该作一度引发全国热议,《工人日报》报道称工人读者“盼你快到我们中间来”。
茹智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白族作家张长的《空谷兰》、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的《努尔曼老汉和猎狗》等作品也在排名前列。
在这些作品中,最终将选出25篇获奖作品。
从现在的数据来看,许成军的《试衣镜》以其独特的新现实主义风格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奖基本属于半晌钉钉。
除非许成军自己作死。
全国优秀中篇奖将于80年公布,所以本次只是选出79年的代表作品,还不是最终的名单,所以许成军倒也没太在意。
但是入围奖项的影响却在蠢蠢欲动。
魔都作协到复旦邀请许成军加入市作协。
得知许成军已经加入安徽作协之后一脸遗憾,表示要常去作协采风、参加沙龙。
——
进入十一月,许成军的宋代文学研究渐入佳境。
中国学界正从十年中苏醒,宋代文学研究刚挣脱政治图解的桎梏,处于“资料重梳”与“观念破冰”的临界点。
为了让前世的知识与1979年接轨。
许成军要做到未来视野到当代语境精准适配。
说人话就是——
既要隐匿超前认知的“违和感”,又要依托扎实准备凸显学术价值,核心在于补足时代短板、锚定学术空白、贴合研究范式。
防止被当小白鼠。
做好这一切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打好文献基础。
2024年的宋代文学研究依赖数字化典籍库与整理完备的集部文献,但1979年的学术环境仍以纸质原典与早期校本为核心,且大量古籍整理项目尚未启动。
《全宋诗》《全宋文》均为80年代后陆续编纂。
许成军必须优先完成文献认知,从数字检索回归纸本深耕。
文献研究的内容又分为宋代文学原典和经典校本与学术史文献。
两个月以来,许成军孜孜不倦,与师兄陈商君一起完成了唐宋文学史的经典典籍的学习。
1979年宋代文学研究有一些学界公认的权威版。
诗词领域必读朱祖谋《彊村丛书》(近代词籍校勘的巅峰之作,收录宋人词集多为精校善本,许成军可借此开展版本异文考辨)、唐圭璋《全宋词》(1965年修订版为当时最完备的词集,是词学研究的基础文献)。
诗歌领域需精读陈衍《宋诗精华录》(被朱自清盛赞“选录别裁”,代表传统宋诗研究的核心视野)与钱钟书《宋诗选注》1958年版虽受时代影响,但文本解读与背景考证仍具标杆意义);
散文领域则以《宋文鉴》《历代名臣奏议》的影印本为核心,辅以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宋代部分的选注逻辑。
由于前世有一定的研究经验,许成军在分类梳理的过程比较快。
弄得陈商君目瞪口呆。
陈商君刚把《彊村丛书》卷三的词牌索引整理完,抬头就见许成军抱着一摞稿纸走过来,稿纸边缘沾着点墨痕,显然是刚写完没多久。
“成军,你那《山谷集》异文整理得怎么样了?我上周对照元刻本,发现‘落木千山天远大’那句,元刻本把‘远大’误作‘阔大’,正想跟你对对。”
陈商君一边说,一边伸手去接许成军手里的稿纸,他本以为只是常规的异文罗列,碰到纸页时,却愣了——
稿纸第一页就印着“《山谷集》宋元刻本异文对照表(附校勘记)”。
表格里不仅列了词句差异,还在备注栏标清了版本来源:“复旦特藏宋刻本(傅增湘旧藏)”“国家图书馆藏元大德刻本”“明汲古阁抄本”。
甚至连每处异文的出现页码、校勘依据都写得清清楚楚。
不是,鸽们?
你卷什么呢?
你比我还卷是吧?
“你这……这才两周吧?”
陈商君翻着稿纸,手指停在“《登快阁》异文考”那页。
许成军在“阔大”与“远大”的辨析旁,还附了黄庭坚同时期尺牍《与王观复书》里的“观物当观其大”,佐证“远大”更贴合黄庭坚“以大观小”的诗学主张。
“我当初整理《东坡乐府》异文,光找版本就跑了三趟上图,你这不仅版本全,连佐证材料都补得这么细?”
许成军坐在旁边的木椅上,拿起桌上的《宋诗选注》,指着其中《书愤》的注释:“师兄你看,钱先生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