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我这演员很难做啊!同志!  我的时代197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十六章 我这演员很难做啊!同志! (第2/3页)

西的时候。那时候总想着写‘大时代’,后来才明白,大时代就藏在小日子里。这次跟你一起去,倒能跟官兵多聊点实在的。”

    火车过了镇江,窗外的稻田渐渐多起来。

    邻座的战士终于鼓起勇气凑过来,手里攥着本皱巴巴的稿纸:“茹老师,许老师,我……我也写了点东西,能帮我看看吗?”

    许成军刚要接,茹志鹃先伸手拿过来,翻了两页,抬头对战士笑:“写得好!你把站岗时的风写得有温度,比我年轻时候强多了。”

    战士的脸一下子红了,挠着头说:“我就是瞎写,怕不符合‘标准’。”

    “哪有那么多标准?”

    许成军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写的是自己的真心,这就是最好的标准。等咱们到了南京,说不定还能把你的稿子念给其他战友听听。”

    火车的轰鸣声里,茹志鹃看着眼前的场景,忽然对许成军说:“你看,这就是咱们去慰问的意义。

    不是给他们讲大道理,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日子、自己的心思,都值得被写下来,值得被记住。”

    “成军,成军?别愣神了,到了!”

    “这就是南京军区的接待点?”

    “先在这儿集合登记,下午排练节目,晚上跟战士们唠唠,明天再去基层连队——到时候坐军区的吉普车去。”

    茹志鹃拍了拍身边的军用吉普,车身上的绿漆还沾着点尘土,让许成军好好看看。。

    “你倒沉得住气,刚才火车上还在改稿子。我来之前都没睡好,总怕准备不充分。”

    茹志鹃说着,又朝开车的战士道谢:“辛苦同志了,明天还要麻烦你们。”

    “不麻烦!”

    战士朝他俩敬礼,目光落在许成军手里的《红绸》样刊上,“许老师,能给我签个名吗?我们连队都传着看您这篇呢!”

    许成军赶紧接过钢笔,茹志鹃在一旁笑着打趣:“你现在可是战士们的‘红人’,比我这老太婆受欢迎多喽。”

    “今天不是还有文艺界人士来么?我跟他们可差远了!”

    “演《小花》的那几个年轻人说是也过来。”

    “那谁能跟刘小庆、陈沖比?”

    茹智鹃一听也是跟着直乐。

    《红绸》一火带动着许成军的名气在部队里当仁不让的居高不下。

    但是在部队里没有人能比女明星更受欢迎。

    进了“和尚庙”,这确实是没招。

    先天弱势。

    营地门口支着个蓝色帐篷,红底白字的横幅格外醒目:“热烈欢迎文艺界同志赴南京军区慰问演出!”

    许成军四下张望,只见操场上战士们正列队训练,喊号声震得人耳朵发颤。

    不远处的器械区,两个战士扛着原木跑得飞快,汗水把军装浸得发深。

    “这都是军区的骨干连队,刚从演习场下来就赶来集合,特意想跟你们见见面。”

    茹志鹃指着队伍,忽然眼睛一亮,“你看那边,人都到得差不多了。”

    许成军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帐篷旁已经围了不少人。

    穿浅蓝衬衫的陈沖正跟陶玉玲说话,手里攥着个笔记本,时不时低头记两句。

    刘小庆穿着件碎花连衣裙,正跟战士们聊《小花》的拍摄幕后,笑声传得老远。

    唐果强则站在一旁,跟个年轻战士比划着军人的站姿,浓眉大眼的模样跟电影里“赵永生”一模一样。

    “陶老师!您也来了!我是许成军,勉强算个作家。”

    许成军先迎上去,陶雨玲握着他的手,笑得亲切:“早就听说你这小伙子会写,《红绸》我读了,黄思源那股子韧劲儿,跟我以前演的‘二妹子’还挺像。”

    陶雨玲也是老表演艺术家了。

    她1976年落实政策重回前线话剧团,作为知名表演艺术家,曾主演《柳堡的故事》等军旅题材作品,是军区文艺界的代表性人物。

    许成军刚在这边客套完。

    就被唐果强拍了下肩膀:“成军同志,我可算见着你了!《红绸》里‘雕木梳’那段,我跟战士们聊的时候,好多人都想起家里的事儿,你这文字比演出来还动人。”

    “你好,果强同志,你的《小花》我也是看了好几遍。”

    “那赶明咱得交流交流。”

    看着许成军这侧脸,唐果强也有点咂舌。

    你丫的一作家搞这么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