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光在低处 (第3/3页)
据,沈砚的加密消息就弹了出来,简短而致命:“魏氏基金会名下‘光明之路’医疗援助项目,本月向喀什地区捐赠了三台‘便携式生物样本冷藏单元’,型号D-780,接收方是边境线上的一个卫生站。”
D-780!
宋昭的心脏猛地一跳。
这个型号,与陆沉日志里提到的那个神秘中转站里的制冷机组型号,完全一致!
他迅速在电子地图上调出失踪人口的死亡地点、基金会捐赠物资的运输路线,以及那个边防卫生站的位置。
当他将这三个要素用热力图进行叠加分析时,一个清晰的、封闭的死亡三角赫然出现在屏幕上。
失踪点是源头,运输线是通道,卫生站,或者说那个中转站,就是终点。
他没有将这份报告提交给周立国。
时机未到。
他将所有数据打包加密,文件标题标注为“R08延续”——这是陆沉失踪前调查的最后一个案件编号。
随后,他将文件上传至一个只有他和林晚、沈砚三人能访问的共享云端。
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
宋昭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开始校准桌上的一台显微比对仪,这是他明天工作要用的核心设备。
就在他调整焦距旋钮时,指尖忽然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共振。
嗡……嗡……
这声音太熟悉了。
频率、振幅,几乎和他记忆中D7舱那种老化的压缩机启动时的震动一模一样!
他的动作停滞了,呼吸也随之放缓。
目光如利刃般,一寸寸地审视着这台看似普通的仪器。
他关掉办公室的灯,仅留下一盏台灯,然后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一套精密的拆卸工具。
拧开底座的螺丝,剥开一层伪装的隔音棉,他的心沉了下去。
在仪器主板和外壳的夹层里,一枚比指甲盖还小的嵌入式信号发射器,正闪烁着幽蓝色的微光。
它被巧妙地接在仪器的电源上,只要仪器通电,它就会将所有的使用日志、比对数据,定时打包,发送到一个境外的IP地址。
他们不仅在盯着这间办公室,更是在盯着他,这个试图揭开盖子的人。
宋昭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没有毁掉它,那只会打草惊蛇。
他从随身的钱包夹层里,取出一枚薄如蝉翼的芯片,这是林晚在他出发前塞给他的“护身符”——一枚军用级的信号干扰芯片。
他小心翼翼地切断了发射器的电源模块,将干扰芯片串了进去。
然后,他反向操作,通过发射器的端口,植入了一段他早已准备好的、关于常规盗窃案毛发比对的伪造运行数据。
重新装好外壳,拧上最后一颗螺丝,一切恢复原状,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
他打开仪器,让它空转了一会儿,然后关机。
黑暗中,他对着冰冷的机器,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轻声道:“现在,轮到你们听错声音了。”
窗外,沙尘渐起,风声呼啸,如鬼魅的低语。
一缕惨白的月光穿透尘埃,斜斜地照在桌角,照亮了那枚他父亲留下的黄铜识别牌。
铜片在昏暗中,反射出一道细长、冰冷、宛如刀锋的影子。
宋昭的目光落在自己的双手上,这双手刚刚完成了一次无声的反击。
他知道,从今晚开始,他不再是棋盘上被动寻找位置的棋子。
他已经成为了执棋者之一。
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接下来,他需要一份足够分量的报告,一份能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足以撬动这盘死局的报告。
那份报告的第一个字,将从何写起,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