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江城穿越之刨子下的年轮  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江城穿越之刨子下的年轮 (第2/3页)

半天,手指在屏幕上慢慢打字:“爸不会做,你问老师好不好?或者等周末让你妈教你”。过了一会儿,儿子回复 “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了,我们班同学的爸爸都陪他们去公园”,他盯着消息,眼泪掉在手机屏幕上,晕开了字,却赶紧用袖子擦干,怕被我看见。

    他的衣柜在工地宿舍最里面,铺着块旧床单,上面藏着件没拆封的蓝色羽绒服 —— 是去年双十一在网上买的,打折后 199 元,他说 “等过年回家给儿子穿,让他在同学面前不丢人,班里其他孩子都有羽绒服”。工装内袋里,永远装着妻子的药单,每次寄钱前都会拿出来看一眼,怕买错药 —— 上次他买错了一种贴片,妻子贴了过敏,他自责了好几天,说 “我这记性,连你吃的药都记不住”。

    扫小卖部门口时,我捡过他扔掉的泡面包装,上面用马克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字:“今日:刨 30 块楼板模板(每块 2.4m×1.2m,赚 200 元);支出:馒头 2 元(两个)+ 矿泉水 2 元 = 4 元;结余:196 元;离儿子学费还差 1200 元;提醒:明天跟工头预支工资,别忘给家里打电话”。那天他来买泡面时,说 “等结了工程款,就给家里装台空调,去年冬天你妈说冷得睡不着”,可最后因为工地拖欠工程款,他只能继续啃馒头 —— 第二天他来充电时,眼底的红血丝藏不住,却还笑着说 “快了,工头说下个月就结,到时候给你也带包老家的茶叶”。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小卖部玻璃门上打盹,梦里全是他刨木头的 “沙沙” 声 —— 那声音很规律,一下一下,像在数着日子;还有卷尺的 “咔嗒” 声,是他量模板时发出的,每一声都透着认真。晨光透过工地的防护网照进来,在他的笔记本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他写在上面的家庭账单,一笔一笔,都是生活的重量。

    二、刨子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后腰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像是有根生锈的钉子在扎进肉里。我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靠在木工操作台旁的钢管上,钢管冰凉,硌得后背生疼。手里还攥着那把熟悉的木工刨,枫木手柄被掌心的汗浸得发潮,刨刃上沾着的木屑已经干了,一碰就掉。

    手机在工装内侧口袋里震动,贴着胸口,震得人心慌。我掏出来一看,屏幕亮着两条消息,时间都是早上 6 点:

    第一条是妻子发来的微信,带着语音:“老郑,我的药只剩最后一粒了,你要是能寄钱,赶紧寄点,不然明天疼得没法做饭;儿子的学费老师又催了,说今天必须交,不然不让进教室,你看怎么办啊?” 语音里能听见儿子的哭声,还有妻子压抑的叹息。

    第二条是工头发来的短信,语气很冲:“老郑,今天必须赶完五层楼板的模板,下午两点要浇筑混凝土,要是耽误了工期,你这个月工资别想要了!昨天跟你说的尺寸,别搞错了,差一毫米都不行!”

    窗外天刚亮,灰蒙蒙的,工地上只有搅拌机在 “轰隆” 响,像头醒着的怪兽。冷风吹过操作台,带着水泥灰的味道,刮在脸上有点疼。我摸向自己的腰,右手按在后腰右侧,那里的凸起比记忆中更明显,一按就疼得钻心 —— 这是老郑的腰伤,十年了,还没好利索。

    我这才反应过来,我变成了老郑。

    工装口袋里还装着昨天剩下的零钱,我掏出来数了数,只有 86 元 —— 两张 20 元,三张 10 元,一张 5 元,一张 1 元,还有几个硬币。这是买完馒头和矿泉水剩下的,离妻子要的 500 元药钱,差 414 元;离儿子的 3800 元学费,差 3714 元。心里像压着块刚浇筑的水泥,又沉又冷,既怕赶不完工期丢了工资,又怕家人断药、儿子不能上学,只能咬着牙,从工具包侧袋里掏出那瓶布洛芬,倒出一粒塞进嘴里,没喝水,干咽了下去 —— 药片卡在喉咙里,有点苦,却能暂时压下腰伤的疼。

    工具包抽屉里,压着三份用塑料袋包好的 “生存难题”:

    第一份是工作的 “赶工要求”,用红笔写在工地的废纸上:“8 点 - 12 点:刨 20 块楼板模板(尺寸 2.4m×1.2m,误差≤1mm,木纹要顺,不能有结疤);12 点 - 14 点:组装模板,用螺丝固定,确保拼接无缝,边缘要对齐;14 点后:配合浇筑混凝土,盯着模板底部,不能漏浆,漏了要及时补”,每一项后面都画了个感叹号,是老郑昨天晚上写的。

    第二份是家庭的 “牵挂线索”,写在儿子的作业本背面:“妻子买药:寄 500 元(今天必须寄,走邮局,快);儿子学费:交 3800 元(跟工头预支,说清楚是孩子上学用);给儿子打电话:骗他‘爸明天就回家,给你带小礼物’(别让他知道没结工程款)”,旁边画着个小太阳,是儿子之前画的。

    第三份是身体的 “警报信号”,写在药盒的背面:“腰伤复发:贴止痛膏药(在工具包最底层,红色包装);手被木刺扎:用针挑出来,抹红霉素软膏;没胃口:买两个馒头,别空腹,饿了啃一口”,字迹有点潦草,是老郑腰疼时写的。

    我从工具包底层翻出止痛膏药,红色的包装纸有点皱,撕开时能闻到刺鼻的药味。我把膏药贴在后腰,冰凉的药膏敷在皮肤上,瞬间缓解了点疼痛。拿起木工刨,我走到堆着松木的角落,选了块没结疤的木头 —— 老郑说过,结疤的木头刨出来不平整,模板容易裂。

    早上 7 点,其他工友还没来,工地上只有我一个人在刨木头。木工刨在手里有点沉,每刨一下,后腰就疼一下,只能靠左腿发力,减轻右边的负担。木屑溅在脸上,我没敢擦,怕耽误时间 ——20 块模板,四个小时要刨完,平均每小时 5 块,容不得半点偷懒。

    “老郑,这么早就来了?” 早上 8 点,工头李哥叼着烟走过来,手里拿着卷尺,在我刨好的模板上量了量,皱着眉头说 “老郑,你这模板刨得太慢了,这都一个小时了,才刨了 3 块,下午要是赶不完,你就别干了,工地上有的是木工”。

    我赶紧停下手里的活,陪着笑说 “李哥,我加把劲,肯定能赶完,昨天腰有点疼,慢了点,现在好多了”。李哥瞥了眼我的腰,没说话,转身走了,留下句 “别跟我找借口,赶紧干”。我攥着木工刨的手紧了紧,刨得更快了,木屑像雪花一样落在地上,很快就堆了一小堆。

    中午 12 点,太阳终于出来了,却没多少温度。我刨完了 20 块模板,手指被木刺扎了好几个小伤口,渗着血珠,我没找纱布,就用衣角擦了擦 —— 工地上的人都这样,小伤不用管,过几天自己就好了。刚想歇口气,就看见工友老张端着个搪瓷碗走过来,碗里装着两个馒头和一勺白菜炖豆腐。

    “老郑,吃点吧,别饿晕了,下午还得组装模板呢”,老张把碗递给我,“我多打了一份,你吃我的,我再去打”。我接过碗,心里有点暖 —— 老张跟我一起在工地干了三年,知道我家里不容易,总想着帮我。馒头是凉的,白菜炖豆腐没多少油,我却吃得很香,一边吃一边跟老张说 “下午组装模板,你帮我搭把手,我腰有点疼”,老张点点头 “没问题,咱们谁跟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