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江城穿越之齿轮里的时光  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江城穿越之齿轮里的时光 (第3/3页)



    我从药盒里倒出一滴眼药水,左手轻轻扒开她的下眼皮,她的眼皮有点松,是岁月的痕迹。右手拿着药瓶,把眼药水滴在她的眼睛里,动作轻得像怕碰碎玻璃:“滴完闭着眼睛歇会儿,别揉,揉了会疼,上次你揉了,眼睛红了半天”。她闭着眼睛,嘴角翘了起来:“不疼,凉丝丝的,像小时候吃的薄荷糖,你还记得吗?小时候我感冒,你给我买薄荷糖,说能治咳嗽”。

    喂她吃完肉包,肉包是热的,她吃得很慢,每口都嚼十几下,嘴角沾了点油星,我坐在旁边,用纸巾轻轻擦她的嘴角:“慢点吃,没人跟你抢,不够咱们再买,杂货店还有好多”。她摇摇头:“够了,这肉包真香,比咱们年轻时吃的肉包还香,年轻时你第一次给我买肉包,还是在火车站,当时你去外地学修表,回来给我带了个,我舍不得吃,放了两天,结果坏了,你还怪自己没早点回来”。

    刚想回修表铺给张奶奶送怀表,就看见小周提着个布包走来,布包是蓝色的,上面绣着只小猫,小猫的眼睛是用黑珠子缝的,是她自己绣的,上次她说 “马叔,我绣这只猫,是因为我爷爷也喜欢猫”。“马叔,这是我爷爷留下的机械表,他说这表是当年跟我奶奶定情时买的,1990 年买的,花了他三个月的工资,现在不走了,您能帮我修好吗?我想戴着它去参加毕业典礼,让爷爷奶奶也跟着高兴,他们要是还在,肯定会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小周的声音带着点哽咽,眼里含着泪,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却没掉下来。

    我接过布包,打开一看,是块 1990 年代的 “梅花牌” 机械表,表壳是金色的,已经有点褪色,露出里面的银色,表蒙裂了道缝,是上次小周搬家时摔的。我打开表盖,用放大镜看了看,发现是表芯的油泥太多,卡住了齿轮,齿轮上的油泥已经发黑,像多年没清理的灰尘,“能修,你下午来取就行,保证让它走时准,走时误差不超过 5 分钟,你戴着去毕业典礼,爷爷奶奶肯定高兴,他们在天上看着呢”。

    我从布袋里掏出工具盒,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就开始修。小周蹲在旁边,看着我拆零件,眼里满是好奇,时不时问一句:“马叔,这齿轮为什么会卡住呀?”“马叔,这油泥要怎么清理才干净呀?” 我一边修,一边跟她解释:“这齿轮卡住是因为长时间没洗油泥,油泥干了就把齿轮粘住了,就像咱们的关节,长时间不活动就会僵硬。清理油泥要用细针挑,再用洗油剂洗,洗三遍才能干净”。小周听得很认真,还从包里拿出个小本子,记着我说的话,“马叔,我以后也要学修表,把爷爷的表一直修下去,传给我的孩子”。

    修到一半,我想起张奶奶还在等怀表,就跟小周说:“你先在这等着,我送完怀表就回来,你帮我看着奶奶,别让她到处走,要是她想认表,你就把训练本给她,让她摸表盘,她摸着手感就能认出来”。小周摆摆手:“马叔您去吧,我帮您看着奶奶,顺便帮您整理下维修记录,您的记录本太旧了,纸都快破了,我帮您抄在新本子上,新本子是我特意买的,纸很厚,不容易破”。

    我把怀表送到张奶奶家时,她正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等着,手里攥着个红色的布包,里面是给孙子准备的成人礼红包,红包上绣着 “成人快乐” 四个字,是她自己绣的。见我来,她赶紧站起来,动作有点慢,是腿不好的缘故,接过怀表,用软布擦了又擦,擦了五六遍,表壳被擦得发亮,“跟当年一样亮,我孙子肯定会喜欢,这表藏着他爷爷的故事,当年他爷爷戴着这表打仗,现在传给她,也算圆了我的心愿。我孙子要是知道这表的故事,肯定会好好保管”。她非要多给我 20 元,说 “这是给您的辛苦费,您找了半个月的游丝,太不容易了,上次我去钟表店问,他们说这游丝早就停产了,没想到您还能找到”,我硬要找回去:“说好 50 元就是 50 元,多收了我心里不安,您要是真想谢我,以后有旧表了,还拿来给我修,我就高兴了,能修老表,是我的福气”。

    回到家时,小周已经帮我把维修记录整理好了,还在电脑上做了个表格,表格里有 “客户姓名”“钟表型号”“维修项目”“取表时间”“备注”,备注里还写着客户的特殊要求,比如 “张奶奶:老怀表,要小心修,传家宝”“李叔:机械表,洗油泥要干净”。“马叔,您看,这样查起来方便,以后谁来取表,搜名字就能找到,比您手写的清楚,您手写的有些字我都认不清”。她还打印了一份,用订书机订好,放在我的工具盒里,“这是纸质版,您平时修表时看,电脑里的我存在您的 U 盘里了,放在您的抽屉里,U 盘上我贴了个小标签,写着‘维修记录’”。

    老伴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孙女的设计草图,草图是去年寄来的,画着块带 “记忆齿轮” 的手表,齿轮上刻着 “1983”—— 是他们结婚的年份,草图的边缘有点卷,是老伴经常摸的缘故。她突然说 “这画的是手表吧?跟文才修的一样,上面的齿轮像小太阳,我记得你修的表,齿轮也是这样的”。我凑过去看,她的手指正指着草图上的 “记忆齿轮”,指尖在齿轮的齿痕上轻轻划过,眼里亮了亮,像突然看清了什么。我心里一暖,眼泪差点掉下来,用手摸了摸她的头:“对,是手表,是咱们孙女设计的,她知道你喜欢小太阳,特意在齿轮上画了太阳的纹路,以后咱们也能有块这样的表,记录咱们的日子,比如 1983 年结婚,1990 年有了儿子,2005 年有了孙女,这些日子都能记在表里”。

    傍晚,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我牵着老伴在社区散步,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并肩的时光。路过修表铺时,她突然指着门楣上的木牌说 “文才修表…… 这字我认识,是师傅刻的,师傅的字真好看”。我停下来,抱着她,她的肩膀有点瘦,却很温暖,眼泪掉在她的头发上,带着点机油味和阳光味:“咱们的日子就像这表,虽然有磕磕绊绊,零件会坏,指针会停,但只要好好修,好好调,就能一直走下去,一直暖下去。就像师傅说的,‘表能修,日子也能修’”。她点点头,靠在我怀里,远处传来老座钟的 “咔嗒” 声,像在为我们的时光打节拍,一圈又一圈,永不停歇,直到岁月的尽头。

    三、齿轮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鼻尖还留着机油的淡香和肉包的麦香,手指的痛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杂货店柜台的木纹 —— 我变回了自己,手里还拿着刚整理好的袋装盐,袋口的夹子没夹紧,撒了点盐在柜台上,像撒了把细碎的时光,反射着晨光。

    窗外传来巷子里的笑声,是街坊们在聊天,夹杂着孩子们的打闹声,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社区群的消息,一条接着一条,像小太阳一样暖,照亮了整个屏幕:

    “@所有人 天大的好消息!马叔老伴的白内障手术费凑齐了!咱们社区的街坊太给力了 —— 张奶奶把攒了三年的老怀表卖了 2000 元,那表是她公公传下来的,她说‘文才帮我修了这么多表,我也该帮他一把’;李婶织了 10 双毛线袜,在社区门口卖,一双 50 元,卖了 500 元,全捐了,她说‘我这手艺不值钱,能帮点是点’;就连刚搬来的小周,都把学校发的 1000 元奖学金捐了,她说‘马叔教我修表,还帮我修好了爷爷的表,这钱该捐’;还有王大爷、赵阿姨他们,你 50 我 100,一共凑了 8500 元!社区还帮着申请了医疗补助,补了 15000 元,总共 26000 元,够手术费和住院费了!下周三就能做手术,医生说手术成功率很高,做完就能看清东西了,以后阿姨就能帮马叔递工具了!”

    “马叔的孙女放暑假回来啦!还带了她设计的‘时光手表’样品!就是加了‘记忆齿轮’的那款,齿轮用的是钛合金,轻便还不容易生锈,上面能刻三个重要日期,按一下就能显示当时的温度和天气,还能录 30 秒的语音!孙女说要在修表铺设个‘时光小站’,帮街坊记录重要时刻,比如孩子的生日、父母的节日、结婚纪念日,以后大家想回忆了,就能来查,还能把语音导进手机里,随时听!上次我就让她帮我录了段给我妈的生日祝福,说等我妈生日时给她听!”

    “李婶、小周他们凑钱给修表铺换了新的玻璃窗,双层真空的,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还在玻璃上贴了层防爆膜,怕碎了伤人;门口摆了个原木色的展台,是小周的同学帮忙做的,用的是环保木材,上面放着马叔修好的老钟表,每块表旁边都贴着张彩色纸条,是街坊们一起写的表的故事,现在成了咱们社区的‘时光打卡点’,昨天还有电视台的来拍照呢,好多年轻人都来打卡,说要感受‘老时光的味道’!”

    “社区给马叔评了‘晨光里时光守护者’,还帮他申请了‘老手艺传承补贴’,每个月能领 1500 元,以后马叔不用再担心修表赚的钱不够生活了!另外,社区还帮马叔招了两个学徒,一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学机械设计的,一个是社区里的年轻人,从小就喜欢老钟表,马叔说要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他们,让修表手艺传下去,不让老手艺断了!”

    我赶紧关了杂货店的门,往修表铺跑。晨雾已经散了,太阳升得老高,照在修表铺的新玻璃窗上,反射出耀眼的光,像撒了层金粉。门楣上的 “文才修表” 木牌挂了新的红绸带,绸带在风里飘着,像在跳舞,木牌旁边还挂了个小灯笼,是社区主任送的,红色的,上面写着 “匠心传承”。

    门口的展台上,摆着十几块老钟表,每块表旁边都贴着张彩色纸条,纸条是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做的,红的、黄的、蓝的,像彩虹:“1978 年上海牌怀表,张奶奶家三代人的记忆,见证了爷爷参军保家卫国、爸爸踏实工作、孙子长大成人,2024 年修表铺‘时光展’明星展品”“1983 年座钟,马叔和老伴的结婚纪念,走了 40 年,没停过一次,钟摆的‘咔嗒’声,是他们爱情的节拍”“1990 年梅花牌机械表,小周爷爷奶奶的定情信物,1990 年爷爷用三个月工资买的,2024 年修复后,陪小周参加大学毕业典礼,承载着两代人的思念”。展台旁边围了好多街坊,有看故事的,有拍照的,还有问马叔修表的,热闹得像过年,孩子们围着展台跑,嘴里喊着 “看老钟表啦!看老钟表啦!”。

    推开门,修表铺里更热闹。马文才正戴着新的放大镜,给街坊修一块 1960 年代的 “马蹄表”,放大镜是孙女买的,高清无划痕,能看清 0.1 毫米的齿轮,他笑着说 “这放大镜好,比我原来的清楚多了,修表也省劲儿,原来修块表要两小时,现在一个半小时就能修好”;放大镜的挂绳是老伴编的,用红绳和蓝绳编的,上面还串了个小铜铃,一动就响,“老伴说这样我低头修表时,她能听见动静,知道我在哪”。

    老伴坐在新的藤椅上,藤椅是社区送的,比原来的宽,椅面铺着新的棉垫,淡粉色,绣着小钟表图案,钟表的指针指向 “10:10”,社区医生正在帮她做术前检查,用手电筒照她的眼睛,她笑着说 “医生说我手术后能看清表针了,以后我就能帮文才递工具了,再也不用他一个人忙了,上次他修表时掉了个螺丝,找了半天,我要是能看见,肯定能帮他找到”。她手里拿着孙女的 “时光手表” 样品,表壳是铜色的,上面刻着 “1983.10.1”,是他们的结婚日期,她用手指摸着表壳,脸上满是期待。

    孙女站在旁边,手里拿着 “时光手表” 的设计图,给街坊们讲解:“这表的‘记忆齿轮’能刻三个重要日期,比如结婚纪念日、孩子生日、父母节日,按一下齿轮,就能显示当天的温度、天气,还能录一段话,最长 30 秒。上次我帮马叔和奶奶录了段话,马叔说‘老婆子,以后咱们一起看表,一起过日子’,奶奶说‘好,一起过’,等奶奶手术后,就能听见这段话了”。有个穿红色外套的街坊举手问:“能给我爸妈做一块吗?他们结婚 50 周年了,想给他们留个纪念,我想录段话,跟他们说‘爸妈,谢谢你们养我长大’”,孙女点点头:“当然能,我帮您刻上他们的结婚日期,再录段您的祝福,表壳还能选他们喜欢的颜色,铜色、银色都有,保证好看”。

    张奶奶提着袋苹果来,苹果是刚从早市买的,红彤彤的,上面还带着露水,她放在桌上:“文才,祝你老伴手术顺利,这苹果你给她补补身体,吃了苹果,平平安安。我孙子昨天还问我‘奶奶,马爷爷的老伴什么时候做手术呀?我想去看她’,等你老伴出院了,我带孙子来看她”;李婶拿着双新织的毛线手套,递给马文才:“冬天快到了,新的手套暖和,是用羊毛线织的,比上次的厚,你这双手要修表,得好好保护,别冻着了,上次你修表时手冻得通红,我看着都心疼”;小周帮着整理展台上的钟表,还在每张纸条旁加了个小二维码:“扫这个二维码,就能听马叔讲表的故事,还有表的修复过程,是我用手机录的,马叔讲得可详细了,上次有个外地的网友扫了二维码,还特意来咱们社区修表呢”。

    社区主任手里拿着个红色证书,笑着走进来,证书的封皮是烫金的,上面写着 “晨光里时光守护者”:“马文才同志,这是‘晨光里时光守护者’的证书,是大家投票选出来的!你用修表手艺守护了街坊的记忆,也守护了咱们社区的时光,你是咱们的榜样,也是老手艺的传承人!以后社区会多帮你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社区有个好修表匠,让老手艺发扬光大!”

    马文才接过证书,手指有点抖,眼眶有点红,却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只是修了几块表,没想到大家这么帮我。以前我总怕老手艺没人传,现在有了学徒;以前我总怕老伴看不清,现在能做手术;以前我总怕日子过不下去,现在有了补贴。我这心里,比喝了蜜还甜,以后我会把修表铺弄得更好,让更多人记得老时光,记得老手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也不辜负师傅的教导”。

    老伴突然站起来,走到孙女身边,指着 “时光手表” 说 “这表好看,能给我和文才各做一块吗?我想刻上我们的结婚日期,再录段话,等我们老了,听着这话,看着表,就像回到年轻时一样。我还想给孙女也做一块,刻上她的生日,让她以后传给她的孩子”。孙女点点头,抱着她说 “奶奶放心,我给您和爷爷各做一块,表壳用你们喜欢的铜色,齿轮上刻‘1983.10.1’,再录段你们的对话,保证你们喜欢。我还给您做了个小吊坠,跟手表配套的,上面刻着‘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马文才走过去,牵着老伴的手,又摸了摸孙女的设计图,设计图上的 “记忆齿轮” 画得格外清晰,他眼里的笑像阳光一样,暖得人心头发软。他举起手里的证书,对着师傅的木牌说 “师傅,您看到了吗?咱们的修表铺越来越好,老手艺也有人传了,您放心,我会守着这铺子,守着这些表,守着大家的日子,一直走下去,把您教我的匠心,传给更多人”。

    “马叔,来包盐!” 我喊他,他笑着点头,孙女帮着从杂货店拿了包盐递过来,还多给了我一块 “时光手表” 的钥匙扣:“叔叔,这是我设计的小礼物,上面刻着‘时光可修’,希望你也能留住身边的美好,把日子过得像表一样,一直暖,一直甜。上次你帮我看店,我还没谢谢你呢,这钥匙扣你拿着,就当谢礼了”。钥匙扣上的齿轮闪闪发光,像时光的眼睛,映着修表铺里的热闹,映着街坊们的笑脸,映着老手艺传承的希望。

    风卷着机油的淡香和社区的烟火气,吹在脸上暖暖的。我看着修表铺里的热闹 —— 马文才在修表,手指灵活地摆弄着零件;老伴在笑,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孙女在讲解,声音清脆地传播着老手艺的魅力;街坊们在听故事,脸上带着感动;学徒在认真记笔记,手里拿着师傅传下来的镊子,像接过时光的接力棒。突然明白马文才齿轮里的秘密:那些精密的齿轮、磨痕的放大镜、老座钟的 “咔嗒” 声,不是 “过时的手艺”,是他用耐心修补时光的遗憾,用坚持守护家庭的温暖,用匠心留住岁月的味道;那些街坊的帮忙、孙女的孝顺、医生的照料,不是 “偶然的善意”,是生活里最朴素的温情,像机油润滑齿轮一样,把难日子熬成了甜,把冷时光捂成了暖。

    第二天早上,我还没开店,就看见修表铺的灯亮了 —— 马文才正在给一块老怀表换游丝,动作熟练又认真,左手无名指上的铜戒指在灯光下泛着光;老伴坐在旁边,手里拿着术前训练册,认真地认着表盘上的数字,嘴里还小声念着 “12、6、3、9”,声音轻柔;孙女在整理展台上的故事纸条,时不时跟马文才说几句话,笑声飘出窗外,像首温暖的歌,在社区的清晨里回荡。

    阳光透过新的玻璃窗,洒在他们身上,像撒了层金粉,老座钟的 “咔嗒” 声,在晨光里格外清晰,像在说:“齿轮会老,时光可修;日子会难,温情可守。只要心里装着暖,手里握着匠心,再平凡的日子,也能过得像老钟表一样,走得稳,走得甜,走得长长久久,直到时光的尽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