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大决战,李云龙再战关东军! (第2/3页)
年“二二六兵变”失败后,皇道派被清洗,统制派完全掌控陆军,成为侵华战争的主要决策者。
而三浦是统制派,对松井这种贸然而激进的做法十分不理解和支持。
“旅团长,从时间上来看,松井他们应该也到了。”
话音刚落。
通讯兵来报:“旅团长阁下,松井师团他们已经抵达隘口了!”
“好,打开闸门,让他们进来,护送他们离开!”
“是,旅团长。”
一切准备就绪。
闸门缓缓打开,三浦来到隘处,看着慢慢靠近的松井师团,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
当松井靠近的时候,三浦挥手礼貌性的打招呼。
然而,松井师团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前进。
大部队快速通过平型关。
参谋长看着一脸懵逼:“松井,他们不停留休整吗?”
“我都备好酒席了。”
看着松井憋着一肚子气,三浦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这是要去找八路军报仇呢!”
“看来,雁门关一战,让松井君蒙耻辱,这口气,他咽不下啊!”
“既然这样,也好……弹药补给都省了!”
随即,三浦十分扫兴的扭头就走。
……
此时。
松井这边。
师团参谋好奇的问道:“师团长阁下,我们为何不在平型关休整?”
松井没好气的说道:“三浦是统制派,和我们是死对头……”
“这小子仗着自己资格老,冷嘲热讽的……我才不愿意去看他脸色。”
“哼!”
松井冷哼一声,便快马加鞭向石岭关走去。
其实,松井除了不想看到三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要在李云龙之前赶到石岭关。
这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什么党派之争,那都是松井的借口。
“全速前进!”
“哈衣!”
……
石岭关。
位于忻州关城村北,是忻州与太原的分界点。
也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朔的交通要冲。
东靠小五台,西连官帽山,东接系舟山脉,西连云中山脉。
山势峻险,关隘雄壮,距同蒲铁路仅十余里。
太原地区是一块盆地。
石岭关是太原以北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是保卫太原的重要防线。
一旦石岭关失守,太原就直接暴露在敌军面前,无险可守。
敌军可以长驱直入,对太原城发起攻击。
同时,石岭关是太原忻定出入之门户,是连接太原与晋北地区的关键通道。
控制了石岭关,就能够掌控南北交通,阻止敌军的军事运输和兵力调动。
同时也有利于己方军队的机动和补给。
对于日军来说,占领石岭关可以打通进攻太原的道路,方便其沿同蒲铁路南下,进一步扩大侵略范围。
对于龙国军队而言,守住石岭关可以迟滞日军进攻,为太原的防御部署争取时间,也可作为向北出击的前沿阵地。
所以,在抗战时期,石岭关的得失对整个华北地区的战争局势都有重要影响。
如果龙国军队能够坚守石岭关。
就能稳定太原以北的防线,牵制日军兵力。
使其难以集中力量进攻其他地区,从而为全国抗战大局做出贡献。
反之,如果石岭关被日军占领。
日军就能够更加顺利地推进侵略步伐,威胁到山西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安全。
也会对龙国军队的士气和抗战信心造成打击。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石岭关成为龙国军队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和转移的重要依托。
龙国军队可以利用石岭关的险要地形,进行阻击作战,迟滞日军追击。
为大部队的安全转移争取时间。
避免被日军全歼,保存有生力量,以便日后继续抗战。
目前,石岭关周边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有利于龙国军队开展游击战争。
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可以在石岭关附近的山区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
袭击日军的交通线、据点等。
给日军造成困扰,破坏其后方补给和军事行动,有效地牵制日军兵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此时,李云龙和刘三率部抵达石岭关。
“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