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3章 :魏公公真是好大的手笔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73章 :魏公公真是好大的手笔 (第2/3页)

琢说完,那名考较的匠人对番役点了点头。

    番役再不多言,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条递给张琢,转身便走。

    几人转身融入夜色,仿佛从未出现过。

    留下惊疑不定的父子二人和一张写着地址的纸条。

    张琢颤抖着手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字印。

    “明日辰时到城东‘匠籍署’前听宣。”

    ……

    翌日,晨光熹微。

    城中那片原本名署某个勋贵的空闲土地上,一座崭新的院落拔地而起,白墙黑瓦,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大匾——“匠籍署”。

    署前,是一个用黄土夯实的巨大空地。

    数十名像张琢一样被连夜通知的匠人揣着忐忑与迷茫聚集于此。

    他们都是这松江府地界上,有名有姓的手艺人。

    他们彼此相望,眼中尽是惶惑。

    空地四周每隔十步便站着一名手持绣春刀的东厂番役。

    更远处,一队队京营士兵顶盔贯甲,长枪如林,将整个空地围得水泄不通。

    气氛肃杀,连晨鸟都不敢在此处停留。

    空地中央,一座三尺高台早已搭好。

    辰时正,魏忠贤身着一袭大红蟒袍,腰束玉带,脚踩粉底皂靴在一众番役的簇拥下缓缓登上高台。

    他一出现,空地上所有的窃窃私语都消失了。

    魏忠贤身后,番役们抬上十几口大箱子,一字排开,砰然开启。

    晨光之下,满箱的金光耀得人睁不开眼,但那却不是金银,而是一块块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黄铜方牌,每一块都有巴掌大小,厚重,质朴。

    不过这些方牌上却空无一字,只是在角落刻着一个临时的编号。

    魏忠贤清了清嗓子,却并未亲自开口,只是朝身旁一名侍立的太监微微示意。

    那太监身材高大,显然是专门挑选出的嗓门洪亮之人。

    他立刻上前一步,双手接过一个简单的铁皮喇叭举到嘴边,他那被铁皮放大了数倍的洪亮嗓音如同炸雷一般,传遍了空地的每一个角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句话出口,空地上数百人皆黑压压地跪了下去,张琢跪在人群中,心脏狂跳,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工匠乃国之基石,技艺乃邦之血脉。然历来劳者多艰,巧者多贫,朕心甚悯。此国之大弊,亦朕之过也!即日起,立‘官匠’之制!

    凡入册者,无论原籍何等,皆脱其贱籍,列为良民!按其技艺高低,定其品级,授‘官匠’身份牌,凭牌可免见县令不跪之礼!”

    “啊?”人群中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

    见官不跪?这是秀才举人才有的体面!

    那小太监顿了顿,声音愈发高亢:

    “凡入‘官匠’册者,按品级分其职田,使其有恒产,有恒心!建皇家工厂,保其衣食无忧!设启蒙学堂,使其三代之后亦可读书识字,参加科考!”

    “有田……能读书……”

    这些字眼如同一个个炸雷在匠人们的脑海中炸开。

    他们中的许多人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有几亩自己的地,让儿子能去读几天私塾,哪怕只是认全自己的名字。

    而现在,皇帝亲口许诺了这一切!

    “……今设匠籍署,凡技艺精湛、身家清白者,皆可入册。此乃皇恩浩荡,万世不易之基!尔等,当感恩奋进,以手中技艺报效大明!钦此!”

    宣诏毕,全场寂静,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叩拜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忠贤待呼声渐歇,却并未按常理唱名,而是向前一步,冰冷的声音透过铁皮喇叭再次响起,压下了所有嘈杂:

    “皇恩虽重,却不养无用之人!今日在此设立皇家松江织造厂,只收棉布匠人!凡有意入册者,皆需现场考校,以定品级!来人,传第一批匠人上台!”

    此言一出,空地上数百棉布匠人顿时一片哗然,随即又被更大的期待和紧张所取代。

    那嗓门洪亮的太监立刻展开一份名册,高声唱道:“第一组!华亭县纺纱匠李四、上海县染布匠王五、华亭县棉布匠张琢……共十人,上高台!”

    张琢听到自己的名字,脑中“嗡”的一声,几乎站立不稳。

    他和其他九人一样,在同行的目光注视下,满心忐忑,手脚发软地走上高台。

    高台上,气氛森严。

    一边是数十台纺车、织机和一排排装着各色染料的大缸;另一边是几位从京城织造局请来的大师傅,他们神情严肃,目光如刀。

    而在他们身后,数名匠作监的匠师正守着小火炉和铁砧,手中紧握钢印刻刀,随时准备为通过者现场制牌。

    魏忠贤一挥手,考较正式开始。

    十人被迅速分开,带到各自的考官面前。

    “李四!”一名考官指着一团棉花,厉声喝问,“此乃新棉,纤维尚短,若要纺出三十支纱,如何预处理棉条?捻度几何?”李四本是纺纱好手,但此刻心神大乱,结结巴巴,回答得错漏百出。考官毫不留情:“知识不精,技艺不纯!暂定九级技工!下去!”

    “王五!”另一名考官指着一缸靛蓝染料,“此缸染料已显疲态,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