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江湖人称“小比亚迪” (第2/3页)
、研发难度最容易的选项。
——
听完许易的这番话。
这位老院士的眼神愈发明亮起来!
郭孔辉没想到,在今天居然能碰到一位理念和预期与自己完全相符的业内人士!
而且还这么年轻。
早在两年前,他就有类似的想法了。
随着这两年新能源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内心主攻空悬的理念,也变得愈发坚定!!
他不止一次在业内人士,和投资机构面前,述说过自己心中的理念。
但传统主机厂选择面很广,能进口不一定要国产。
而投资机构更现实了,只在乎眼前利益。
别说什么华夏汽车的发展前景、国内行业大趋势。
人家根本不关心啊。
就一句话。
能挣钱吗?
不能挣钱费这劲干嘛?
就算能挣钱,你说要辛辛苦苦搞两三年,将来市场还不一定能超过百亿,那回报周期和回报率也忒低了。
砸钱干点其他的,不比这强?
…
“许总,真没想到你的观点和我家老爷子想的,几乎严丝合缝!”
郭川浑身一震,惊叹道。
可以看到。
老院士虽然没说话,情绪并不平静。
搞研发的最在意的就是技术理念相符了,双方要深入合作,一定要在理念上互相认同。
否则哪怕有钱有资源,研发的技术路线不受重视也难得到发挥。
他都这个岁数了。
国产空气悬挂这个项目,极有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研发项目。
带着儿子和一帮学生创业,说追求梦想那有点虚,起码也是想真正做出点能令震动行业的东西!
“嗯,我们星辰汽车的下一款车,是一台大尺寸的新能源SUV。
所以我们这次过来,不光是要谈采购,而是想大规模现金投资入股,双方深入联合研发,专利共享,加快国产空悬的落地……”
许易说明来意。
收购孔辉是势在必得的一件事,有了对方的团队,将来底盘最核心的自研空悬部件,才能做到遥遥领先于行业!!
不过。
当他说到大规模投资入股,现场孔辉团队的几名核心高层,面色却没那么轻松了,甚至有迟疑。
特别是郭孔辉,作为整个技术团队的主导人,也不是第一次创业了,心中自有一番抱负,自然不想丢失控制权。
何况还要共享专利。
这不是钱的问题。
就在这时。
许易的下一句话接上了。
“我们星辰汽车首批采购量需要五万套,如果新车发布顺利,全年起码需要十万套空气悬挂供应。”
…
——啊?
夺少?!
五万…十万套??!
郭川忍不住瞪大了眼珠子。
在场其他核心团队成员,同样开始呼吸急促了。
很难压制着激烈的情绪。
说实话。
上来就要收购控制权,还要专利共享,的确很过分啊。
是非常令人难以信服的那种。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
孔辉科技目前的预期,其实只要把空气悬挂尽快量产落地,首年订单量能交付三万套,那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大成功了。
毕竟预期是预期,结合现在的国内市场,每年三万套已经相当了不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