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  四合院:从列车员开始进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6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 (第1/3页)

    运输处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紧绷感。陈锋的前两把火——狠抓安全反思和调度流程标准化——让这个往日有些臃肿迟缓的部门,像一架被重新拧紧发条的机器,开始嘎吱作响地加速运转。抱怨声依然有,但更多的是在私下里,面对陈锋交代的任务,没人再敢明目张胆地拖延或敷衍。

    陈锋很清楚,立威靠的是“破”,树立权威后,更需要“立”。他的第三把火,必须烧出实效,让下面人看到跟着他干有奔头,才能真正收服人心。这把火,他选在了提升运输效率这个核心命题上,切入点正是他酝酿已久的——编组站作业优化。

    他没有大张旗鼓地全盘推出自己的方案,那样阻力太大,也容易授人以“好高骛远”的口实。他选择了一个更稳妥的策略:以点带面,试点先行。

    在处务会上,他提出:“津浦线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根源之一在于运输链条关键节点——编组站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我建议,在全局范围内,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型编组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挖潜提效’专项试点。目标很明确:在不增加大量投入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现有作业流程、强化各工种协作、应用一些成熟的小改小革,实现作业用时压缩和安全隐患降低。”

    这个提议务实、低调,紧扣当前安全整顿的主题,让人难以反驳。主管运输组织的副处长老李(就是那位能力尚可但观望情绪浓厚的)首先表示赞同:“陈处长的想法切中要害,编组站压车确实是老大难问题,试点摸索一下经验很有必要。”

    另一位与老王关系密切的副处长老张,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只好闷声附和。

    陈锋顺势提出,试点工作由他亲自牵头,老李具体负责协调,并从调度所、技术科、安全科抽调骨干组成工作组。他特别强调:“试点重在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局编组站管理提供样板。所有改进措施,必须基于现有条件,尊重客观规律,严禁搞花架子。”

    试点站选在了位于京包线上的清河编组站。这里作业量适中,设备条件一般,问题具有普遍性。工作组进驻后,陈锋没有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带着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