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十七个纹样  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七十四章 十七个纹样 (第2/3页)

字“3”和“3”在纹样中心显现出来。

    “33...”周明喃喃道,“是什么意思?”

    “是三月初三。”孙太公突然说,“那年三月初三,游击队在大杨庄打了场埋伏...”

    真相如闪电般劈开迷雾。柳青激动地翻看其他陌生纹样:“那这些呢?是不是也都是...”

    接下来的三天,工坊变成了战时密码破译中心。孙太公凭着模糊的记忆,爷爷结合家传秘闻,年轻人用技术手段辅助,一个个纹样被破译。

    流云纹代表夜间行动;双菱纹表示药品短缺;盘长纹寓意道路畅通...

    最令人震撼的是“月影纹”,奶奶独创的那个纹样。

    经过反复比对回忆,爷爷终于想起,这是奶奶为纪念太爷爷而创,专门用在祭筐上,寓意英魂不灭,月光长照。

    “所以那个仿制者根本不懂,”柳青又气愤又自豪,“他把祭纹用在了灯罩上!”

    随着最后一个谜样被破译,工作室里一片肃静。雨不知何时停了,夕阳破云而出,金光透过窗户,正好照在那只旧粮筐上。

    柳青看着满墙的纹样分析图,忽然泪流满面。

    她终于明白爷爷那句“摸清老祖宗的心脉”是什么意思。

    这些柳条编织的,不仅是精美纹样,更是一个民族危难时刻的不屈与智慧。

    “改稿。”她擦干眼泪,声音坚定,“申遗报告全部重写。这些纹样,必须用它们真正的名字,烽火纹章。”

    窗外,雨后初霁的天空挂起一道彩虹,像是为那些无名英雄竖起的丰碑。

    整理最后阶段,桌上摊开着厚厚一摞资料,旁边散落着柳青和张磊熬夜整理的照片,李阿婆演示“六角叠丝”、爷爷举行“封刀礼”、工坊集体编织柏悦酒店灯罩的场景。

    文字材料部分,技艺简介、传承谱系、代表作品列表等都已初步成型。

    张磊揉了揉通红的眼睛,打了个哈欠:“青姐,‘濒危状况’和‘保护计划’这部分还是有点空。光说面临机械化冲击、传承人高龄化感觉不够有力,每个非遗项目都这么写。我们需要更独特、更震撼的故事。”

    柳青疲惫地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书架,落在了那本蓝布包裹的《断柳录》上。自从爷爷将它交给她,她更多是将其视为一本应对危机的工具书。

    “故事…”她喃喃道,伸手取过《断柳录》,“或许故事都在这里。”

    她这一次翻阅,心态已然不同。不再是寻找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试图感受其中流淌的那条坚韧不屈的脉络。

    她一页页地仔细研读,手指轻轻抚过那些或苍劲或娟秀的字迹。张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