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杜重威死有余辜 (第1/3页)
却说刘知远原籍本属沙陀部落,知远以自己姓刘,改国号汉,强引西汉高祖、赵王刘如意作为远祖。又追谥亲高祖刘湍为文祖,曾祖刘昂为德祖,祖刘僎为翼祖,父刘琠为显祖,共立六庙。
唐朝人袁天罡曾经做推背图,传下谶语:
宗亲散尽尚生疑,
岂识河东赤帝儿。
顽石一朝俱烂尽,
后图惟有老榴皮。
刘知远称帝后,人们才真正读懂这里面的意思。第一句是讽刺石重贵,第二句是接汉高祖的故事来比刘知远。第三句是说耶律德光说过的话。第四句的榴皮,说的是“刘”的谐音。刘知远入主大梁,四方表贺络绎不绝。河南一带统已归顺,辽兵或降或遁不在话下。汉帝封夫人李氏为皇后,长子刘承训为魏王,遂为太子。郭威、史弘肇、高行周、李守贞、安审琦等有功之臣也各有封赏。
却说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天平军节度使李守贞等,前奉辽主命令,各得还镇。刘知远入汴,重威、守贞皆奉表归命。宋州节度使高行周入朝,刘知远命他往邺都镇天雄军,调杜重威镇宋州,无非是防微杜渐,免得他根深蒂固跋扈一方。
刘知远当上中原皇帝,杜重威本来就有气。原本他在晋国的地位远在刘知远之上,出卖晋国后还得到契丹的支持,杜重威对中原之主这个位置还是很有想法的。没想到契丹靠不住,这么快就全军撤退,弄得他现在要屈居刘知远之下,还拿出上司的派头要调动他的职务,杜重威一怒之下抗命不从,遣子弘璲北行乞援。
当时契丹人内部斗得火热,顾不上中原,又不好意思说不管,就命幽州指挥使张琏等人带兵南下应付一下。谁知张琏是根死脑筋,再加上刘知远屠杀幽州降兵,张琏横下一条心帮杜重威守城,让后汉军吃尽了苦头。
刘知远得知消息后忙命高行周为招讨使,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为副,率兵往讨重威。并诏削重威官爵,饬二将速即出师。
行周与彦超同至邺州城下,彦超自恃骁勇,请诸行周,愿督兵攻城。行周道:“邺都重镇,容易固守,况重威屯戍日久,兵甲坚利,怎能一鼓即下哩!”
彦超道:“行军全靠锐气,今乘锐而来,尚不速攻,将待何时?”
行周道:“我为统帅,进退自有主张,休得争执!”
彦超冷笑道:“大丈夫当为国忘家,为公忘私,奈何顾及儿女亲家,甘误国事!”
原来高行周的女儿是杜重威的儿媳,可是面对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高行周岂敢怠慢,不过一向小心慎重的高行周深知魏城防守严密,旦夕难下,因才此决定围而不攻,静待城中发生变化。可是慕容彦超不仅是讨伐军的副帅,还是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刘知远派他前来,用意不言自明。他说高行周顾念亲家,留情不攻,高行周非常恼怒,不得已表达汉廷。
刘知远是个人精,深知高行周采取的战法是正确的,命令彦超向高行周道歉。
刘知远这样做显然是个明白人,可是在当了一段时间的皇帝后,刘知远看问题的视角变了,觉得久困也不是办法,又强令高行周迅速攻城。高行周刚刚为刘知远的理解而感激涕零,现在又因为皇帝的天威难测而战战兢兢,只好下令强攻,结果一天下来死伤过万,不得不停止攻城。
刘知远决定御驾亲征,即日启行,命皇子承训为开封尹,留守大梁,凑巧晋臣李崧、和凝等自恒州来归,报称辽将麻答已经被逐,可绝杜重威后援。汉主甚喜,面授李崧为太子太傅,和凝为太子少保,令佐承训驻京。且颁诏恒州,宣抚指挥使白再荣命为留后。复称恒州为镇州,仍原名为成德军。
号炮一振銮驾出征,一直趋至邺下行营。彦超踊跃直前领兵先进,行周不好违慢也驱军接应。杜重威闭城固守,久攻不下。
高行周入帐献议道:“臣来此已久,城中闻将食尽,但兵心未变,更有辽将张琏助守,所以僵持不下。请陛下招谕张琏,琏若肯降,重威也无能为力了。”
汉主依议,遣人招降张琏,偏张琏不肯听从,一再往劝,始终无效。迁延两旬有余,忽由帐外报入,有一妇人求见,汉主问明底细,才命召入。
刘知远传见来妇,原来却是重威妻宋国公主【石敬瑭妹】。公主入谒汉主,行过了礼,由汉主赐令旁坐,问及重威情形,公主道:“重威因陛下肇兴重见天日,不胜庆幸,但恐陛下追究既往负罪难逃,所以一闻移镇虑蹈不测,适辽将又来监守,遂致触犯天威劳动王师,今愿开城谢罪,令臣妾前来乞恩,望陛下网开一面曲贷余生!”
汉主道:“朕信重威,重威尚不信朕么?况朕已一再招降,奈何拒命!”
公主道:“重威非敢抗陛下,实由虏将张琏挟制重威,不使迎降。”
汉主道:“虏将独不怕死么?”
公主道:“正为怕死,所以阻挠。”
汉主沉吟半晌,方微笑道:“朕一视同仁,既赦重威,同赦张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