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赵思绾与王景崇 (第2/3页)
“公本与国家无嫌,不过因惧罪起见据城固守,今国家三道用兵均未成功,公若乘此变计幡然归顺,朝廷必然喜悦保公富贵。公试自思,坐而待毙,何若出而全身呢!”
思绾道:“若朝廷不容我归顺,岂不是弄巧成拙!”
李肃道:“这可无虑,包管在我手中。我虽致仕,朝廷未尝不知,若由公表明诚意,再附我一疏,为公洗释前愆,当无有不允了!”
思绾尚未能决,判官程让能正受郭从义密书,有意出降,乘着李肃进言时,也即入劝,熟陈祸福。思绾即令让能起草撰成二表,一表由肃出名,一表思绾出名,命教练使刘珪前往郭从义营中乞降,并派牙将刘筠奉表于朝廷。待过旬余,得刘筠返报,知朝廷已允赦宥,且调任他镇,思绾大喜。未几即有诏敕颁到行营,授思绾检校太保,调任华州留后。当由郭从义传入城中,令思绾出城受诏,思绾释甲出城拜受朝命,郭从义一声暗号,麾动军士将他拿下。并入署搜捕家属及都指挥常彦卿,一并牵至市曹枭首示众。书上说:“思绾临刑,市人争投瓦石击之,军吏不能禁。”可见百姓痛恨之切。且籍没思绾家赀,得二十余万贯,一半入库,一半赈饥。城中丁口旧有十余万,现在仅遗万人。从义延入李肃,请他主持赈务,李肃自然出办。两日即尽,入府销差,归家与张夫人说明。一对老夫妻才得高枕无忧。
却说王景崇据住凤翔,既与李守贞勾通,便杀死侯益家属七十余人,侯益子仁矩曾为天平行事司马,在外得免。仁矩子延广尚在襁褓。乳母刘氏易以己子,抱延广潜逃,乞食至大梁。侯益大恸,哀请朝廷诛叛复仇。汉主传诏军前促攻凤翔。
赵晖时已进攻,与王景崇相持。赵晖屡次挑战,王景崇拒不出战,赵晖情急之下想出一条妙计:命士兵改穿蜀军服装,并缝制几十面蜀军大旗,然后向凤翔方向呼喊摇旗。凤翔城上守卒望见有蜀军旗帜,以为蜀国援兵已到,即刻报知王景崇。
王景崇本已遣子德让诣蜀乞援,眼巴巴的望着好音,一闻蜀兵到来信以为真,即率兵数千往迎。王景崇命人向“蜀军”喊话:“都督何在?凤翔节度使王景崇来迎。”
赵晖正卧在一块大青石上睡觉,听到喊话知道王景崇中计,即刻点兵向前杀去。王景崇不知怎么回事,被“蜀军”打得全军覆没。王景崇一人逃回凤翔,再也不敢出战。
那蜀主孟昶果遣山南西道节度使安思谦率兵救凤翔,先锋官申贵先到。王景崇吸取前番教训,这次坚决闭门不迎。
申贵在城下喊道:“我乃蜀主驾下先锋官申贵,王将军为何不开城门?”
王景崇道:“如今真伪难辨,请将军出兵先胜汉军一阵,我即开城迎接将军。”
申贵气得火冒三丈,只得率兵向汉军讨战。赵晖见蜀军果真到来,只派老弱伤卒出战。两下交兵,蜀军大胜。申贵率兵乘胜追击,缴获了辎重木车数百辆,大胜而回。
申贵来至凤翔城下,向王景崇炫耀所获辎重,王景崇这才相信,大开城门迎接蜀军,哪知吊桥刚放下便又收回。申贵问道:“我已大胜为何不让进入。”
王景崇向远方指道:“将军既已杀退汉兵,为何又引汉军杀回?”
申贵转头看去,只见尘烟滚滚袭来,赵晖率领一路精骑冲杀而来。申贵速命后队改前队,与汉军交战。
这蜀军将士见汉军杀来,而王景崇又不开城门;且数百辆辎重木车横七竖八积在城下,早已阵脚大乱。
顷刻间汉军如同风卷残云一般,杀得蜀军人仰马翻。蜀将申贵被赵晖刀劈马下。汉军夺回辎重大胜而归。
先锋被斩,兵马死尽,蜀军大都督安思谦怒不可遏,大骂王景崇无能鼠辈。一气之下安思谦驻军兴元城按兵不动。
王景崇见蜀军不再来援,又发书求蜀主发兵。蜀主再三催促安思谦出兵;但安思谦也是满腹委屈,遂回书陈明利害。信曰:
“凤翔节度使王景崇乃无能之辈,多疑少谋,好猜厌战,先锋官申贵受其拖累命丧沙场。汉军来势凶猛,臣恐相持日久粮草不济,望我主再拨军粮五十万石以资军用。”
孟昶见信叹道:“大军未至凤翔,却先向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