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2章 徐家二三事,盛纮升四品  人在知否:执掌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2章 徐家二三事,盛纮升四品 (第1/3页)

    “好孩子,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今后咱们娘仨定要常来常往,万不能生分了。”

    王老太太紧紧握住王若弗的手,接着又将目光放在王若与身上。

    “你可记住了?日后定要谨慎行事,断不可再拉着你妹妹一块胡闹。”

    王若与扯了扯嘴角,强压下心头的恨意,轻声道:“是,母亲教训的是,女儿定当谨记心。”

    在盛家一道用完午膳,王老太太方带着王若与和王佑告辞。

    盛纮目送他们走远后,忙不迭来寿安堂见老太太,明兰和如兰相视一眼后,识相的退下。

    “母亲,王家的事情,儿子实在不愿插手。”

    “若岳丈还在,念及当年的提携之恩,儿子自当竭力报效。”

    “可岳母此人,看似精明强干,实则目光短浅。”

    “世平兄虽无大才,可怎么着王家也不会短短十来年就成现在这番模样。”

    盛老太太目光微沉,手中佛珠不紧不慢的转动着,“你能这般想,自然是好。”

    “回头记得好生嘱咐大娘子几句,她是个心软的,别人家三言两语又被蛊惑住。”

    盛纮连连点头,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水后。

    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轻声道:“儿子近日从兵部同僚的口中偶然得知,徐家的远哥儿竟跟着余大人赴西北去了。”

    “平远?”老太太眼下闪过一抹惊讶。

    “正是,远哥儿现下还不到弱冠之年,就在西北军中混的如鱼得水。”

    “依儿子看,他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当年盛家老太爷早逝后,老侯爷和夫人不愿见女儿年纪轻轻就守寡。

    便打算让老太太回徐家,还为她重新物色了一份门当户对的亲事。

    出身松江世家,时任闽浙巡抚,两榜进士的唐大人,是个鳏夫。

    膝下有两个嫡女和一个庶子,嫁过去后,无论如何也比苦守着盛家好。

    大不了寻个愿意入赘的读书人,以徐家当时的门庭,简简单单。

    可老太太已然心死,坚决要带着年幼的盛纮支撑起盛家的门庭。

    老侯爷无奈之下,从族中过继一名侄儿至膝下,离世后,便由他们执掌徐家,承袭爵位。

    到底不是一母所出的亲兄妹,亲情自然隔了一层。

    当年盛纮中进士后议亲时,老太太也曾考虑过徐家,可徐家只愿意拿个庶女来敷衍。

    老太太未免有些寒心,两家的往来逐渐减少。

    这些年除了年节循例问候,只在华兰出嫁和长柏成亲时,送来份贺礼。

    勇毅侯府逐渐落败,现任侯爷年事已高,身体孱弱,不知何时就要一命呜呼。

    且膝下唯有一子,名徐冀,只在金陵任个六品闲职。

    这位徐平远正是徐冀的庶子,与盛长柏同辈,因嫡母刻薄,又不得父亲宠爱。

    只能离府自寻出路,阴差阳错投入余思贤门下,跟随他远赴西北。

    老太太脸上浮现一抹复杂的神色,勇毅侯府到底是她的娘家。

    后辈中能出个有才之人,她心中自是欣慰,可又有种说不出的怅然。

    “你留心打听着他的动向,最要紧的是品性。”

    “若真是个堪当大任的,将来未必不能照拂一二。”

    盛纮温声道:“儿子正是这个打算。”

    与此同时,东宫上下洋溢着一片喜色,淑兰平安分娩,产下一女。

    偏殿内,这会儿淑兰正躺在床上,面色略显苍白,正满眼含笑的望向赵晗。

    赵晗小心翼翼托着襁褓,动作比璟哥儿将将出生时要娴熟许多,他温声道:“辛苦淑儿了,这下孤是儿女双全了。”

    “臣妾不辛苦,能为殿下延绵子嗣,是妾身最大的福分。”

    淑兰轻轻摇头,脸上泛着一抹初为人母的柔情。

    “瞧这孩子的眉眼,真是像极了淑兰妹妹,将来定是个顾盼生辉的美人。”

    华兰说话间,目光始终放在襁褓上。

    璟哥儿如今愈发沉静,愈发有长柏幼时的模样。

    她心中是喜忧参半,总觉得自己的一腔母爱无处施展,仿佛在对牛弹琴一般。

    再有两年璟哥儿启蒙后,只怕和自己说话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

    嫣然侧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