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大破西夏,捷报传回  人在知否:执掌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5章 大破西夏,捷报传回 (第2/3页)

    在他和辽国一众大臣看来,将来周朝拥有精良战马,以及羌、回鹘等部落归顺。

    休养生息后,必定会将目光放在辽国身上。

    “我朝国主有言,若贵国即刻罢兵,退回原境。”

    “可亲自作保,命西夏国主亲自前来汴京,向贵国谢罪请和,岁贡加倍,承诺永不犯边,解除边境堡寨,并割让三座城池献给贵国。”

    申时其抬眸看赵祯一眼后,沉声道:“我朝素来谨守盟约,于贵国秋毫无犯。”

    “眼下我朝两路大军已攻至灵州,破城指日可待。”

    “望贵国莫要被一反复无常的边陲小国所蒙蔽,败坏两国盟约。”

    韩章握了握拳,紧跟着开口,“不错,西夏!我朝必伐之!”

    “想来贵使也听闻过我朝火器之威,西夏即便有再多骁勇骑兵,也无可抵挡。”

    听到火器二字,耶律仁先及一众使臣面色微变,彼此间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

    他们料想过周朝不会轻易同意退兵,只是没想到,居然这般决绝。

    赵祯端坐在御座上,脸上始终挂着浅浅的笑意。

    片刻后,他轻声道:“西夏之事事关重大,辽主好意,朕心领神会。”

    “耶律使者,且先退下歇息,过些时日再行商议此事。”

    “这……”耶律仁先闻言,不免心头一急。

    他知道周朝如今仗着手持利器,是想晾自己一段时日。

    只是西北战事吃紧,多耽搁一日,只怕西夏破城风险就要多增加一分。

    见赵祯一副不容置疑的模样,耶律仁先清楚自己若再开口,非但于事无补。

    万一被叩上一顶无礼的罪名,则有损辽国颜面。

    思及此,他也只得行礼告退。

    看着使臣们离去的背影,韩章等人挺直腰杆,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三日后,秋风渐起。

    韩章、申时其等一众大臣带领使臣们前往北郊禁军校场,观摩火器之威。

    只见校场上,火光冲天,烟尘弥漫,一声声霹雳巨响下,地动山摇,热浪滚滚。

    耶律仁先起初还强装镇定,当他看到一颗火球飞射而出后,位于百步之外石墙顿时四分五裂,宽大的袖袍下,他双手微微颤抖。

    身后几名使臣亦是如此,额间还渗出细密的汗珠。

    观摩结束后,耶律仁先当即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往辽国。

    半月后,西北两路大军兵临灵州城下,耶律仁先按捺不住,主动上书求见赵祯。

    大臣们再次集结于紫宸殿内。

    一番商议下,赵祯答应攻克西夏后,将西夏东北部领土割让于辽国。

    并且扩大与辽国的榷场数量,且将来不在西北的周辽边境增兵筑城。

    发兵攻打西夏,主要是想控制灵州、兴庆府、横山等地,东北部那边区域对大周而言,能换取辽国不动兵,稳赚不亏。

    辽国见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拓土千里,还能得到切实的利益,随即同意不插手西北战事。

    当然也有几分是被火器震慑到,他们很清楚,眼下周朝士气正盛,一旦周辽开战,极有可能两败俱伤。

    兴庆府,李谅祚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可又无计可施。

    一时间,面色灰败,如丧家之犬般跌坐在殿内。

    在西夏,若想入朝为官,首要条件就是出身贵族。

    这些昔日高高在的朝臣们见大事不妙,为保全性命,已然在暗中收拾细软,准备携家眷出逃。

    ——

    嘉佑七年,时值冬月。

    两路大军围击之下,灵州城破,不少将士见无可抵挡,纷纷投降归顺。

    稍作修整一番后,大军拔营西进,直捣兴庆府。

    驻守兴庆府周边的擒生军原本有将近十万人,可连日来的调兵征战下,眼下只剩不到两万士卒。

    除擒生军外,还有两万专职保卫皇城的卫戍军,以及五千御围内六班直。

    中军大帐内,张辅、顾廷烨、郑骁等诸多将领齐聚于此。

    “最后一战了!”赵晗看着堪舆图,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顾廷烨握拳道:“两月内,末将定破此城!”

    徐平远眼下满是期待。

    此番以自己的战功,回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