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大破西夏,捷报传回  人在知否:执掌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5章 大破西夏,捷报传回 (第1/3页)

    嘉佑七年,十月中旬。

    一封封捷报如雪片般送往汴京城,张辅一边加固凉州、甘州等城池防线。

    边为防止西夏联合回鹘、吐蕃等部族反扑。

    另遣郑骁、徐平远率一支精锐向西快速攻打肃州、瓜州、沙州等地。

    只等两路大军会合后,便可继续挥师东进,直指灵州。

    当年李元昊将西夏全境划分为左右两厢,下设十二个监军司。

    左相面对鄜延路、河东路以及辽朝,右厢面对秦凤路、熙河路以及吐蕃、回鹘等地。

    顾廷烨已攻下横山一脉的诸多堡寨,拿下夏州、宥州等地.

    只待攻银州后,便可扫清了灵州以东的所有障碍,斩断西夏左臂。

    中师大帐内,赵晗端坐在案前,早在数日前,他就下令在各处要道张贴安民告示。

    更三令五申:占西夏城池之后,凡我军士卒,一律不得屠杀百姓、抢掠财物、奸淫妇女。

    无论军功与出身,一旦触犯军纪,严惩不贷,并将罪状公之于众,以儆效尤。

    大军连日征战下,西夏境内粮饷早已告急,百姓困苦不堪。

    此时此刻,一顿救命的饭食,远比千百句宣传仁德更能收拢人心。

    因此,他也明确下令,凡部族归顺,城池归降,立即开仓放粮,广设粥棚,赈济灾民。

    同时,遣医官救治伤病,提供一切药物。

    将来想要治理好西夏,唯有采用怀柔政策。

    兴庆府,李谅祚满脸愁容,连日来他一直寝食难安。

    眼看着周朝两路大军就要打到灵州了,灵州乃西夏命门所在。

    一旦丢失,兴庆府就将门户洞开,即便辽国增援,只怕也无回天之力。

    一名武将面容憔悴,垂首道:“周朝的火器实在凶猛异常,我军的将士们再骁勇善战,也不过是血肉之躯,面对此物,根本毫无制衡之力。”

    听到此话,李谅祚仰天长叹一口气,忍不住抬手拧了拧胀痛的眉心。

    “辽国的使臣可到汴京了?”

    “回陛下,算算时日,估摸着已经抵达。”

    李谅祚点点头,咬牙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既然周朝不接受议和,朕也只得出此下策了。”

    为换取辽国出兵援助,他不惜掏空国本,压上一切筹码与尊严。

    对耶律洪基自请为儿皇帝,开放国土,同意辽国在贺兰山这等要害之地驻扎军队,以及每年朝贡战马牛羊……

    与此同时,汴京城。

    辽国的使臣耶律仁先已在都亭驿安置下来,庆历二年此人就曾以使臣身份踏足汴京。

    翌日一早,在一队内侍的引领下,耶律仁先迈步来到紫宸殿内。

    此番奉耶律洪基之命前来,不仅要言辞施压,劝说周朝退兵。

    更要打探清楚周朝的实力底线,以及亲眼看看,让西夏大军闻风丧胆的火器,究竟有多威猛。

    手持笏板,行完两拜之礼后,耶律仁先挺直脊梁,神情从容的立在殿内。

    韩章、申时其、薛溥、时任工部尚书的海彦平等一众大臣皆在此处。

    龙椅上,赵祯接过国书,循例问候完耶律洪基身体如何后,两方开始进入正题。

    “我朝国主为西夏的宗主,有责任维护其藩属的社稷安全。”

    “西夏虽有过不臣之举,但其已经诚心悔过。”

    “贵国如今兴兵侵夺,于礼不合,有违天和。”

    此话一出,韩章眼眸微眯,瞬间就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冷哼一声,朗声道:“贵使此言,恕本官不敢苟同。”

    “西夏自李继迁以来首鼠两端,反复横跳,亦不止一次背叛贵国,屠戮边民。”

    “从未有过诚心悔过一说,如今西夏向贵国称儿纳贡,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今我朝发兵西夏,并非为拓土,只为边境百姓安危着想。”

    耶律洪基眉头微微拧起,他何尝不知这是西夏走投无路的权宜之计。

    斟酌一番后,高声道:“自檀渊之盟以来,周辽两国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多年未曾兵戈相见,实乃千古佳话。”

    “只是看眼下这态势,难保有朝一日不会波及周辽边境,危及盟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