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背后的暗礁 (第2/3页)
话说得漂亮,但背后的意图昭然若揭:用一个棘手又没什么油水的“烂摊子”来牵制她的精力,让她远离核心的新项目,同时还能给她扣上一顶“解决生产难题、服务基层”的高帽子,让她有苦说不出。
苏念雪看着那份报告,又看看钱主任那张笑眯眯的脸,心里像吞了只苍蝇般恶心。但她知道,不能拒绝。拒绝就是不顾全大局,就是轻视基层困难,就是骄傲自满。
“好的,钱主任。我研究一下。”她接过报告,语气平静。
“好好好!我就知道念雪同志觉悟高!有什么需要协调的,尽管开口!”钱主任目的达成,心满意足地背着手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苏念雪不得不分出大量精力去攻克那台老爷磨床。她泡在三车间,满身油污地跟着几个同样愁眉苦脸的老技师拆解设备、测量零件、分析故障。过程极其枯燥繁琐,经常为了一个磨损的齿轮尺寸或者一个失效的液压阀,要翻遍故纸堆里的零星资料,或者凭经验反复试验。
这期间,她注意到陆远征似乎更忙了,经常出差,偶尔在厂里见到也是行色匆匆。但他似乎总能精准地掌握她的动向。
有一次,她为了找一个老型号的轴承替换件,跑遍了市里的物资站和兄弟厂都一无所获,正一筹莫展时,厂办通知她去领一批“协调来的维修配件”。她过去一看,需要的轴承赫然就在其中,数量不多,却正好解了燃眉之急。送货单上没有署名,但她认得那个经办干部的笔迹,是经常跟在陆远征身边的人。
还有一次,她在分析磨床复杂的液压原理时,卡在一个先导阀的控制逻辑上。第二天一早,她发现自己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纸张发黄、封面模糊的英文版《液压伺服控制系统》(Hydraulic Servo Systems),出版于五十年代,恰好有类似结构的原理分析。这本书她从未在资料室见过。她拿着书去问张文娟,张姐只是摇摇头,小声说:“可能是陆参谋以前留下的吧?他好像有时会弄些稀奇古怪的老书回来。”
诸如此类细小却关键的帮助,总是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悄然而至,解决难题于无形,却又从不居功,不留痕迹。这让她在应对那些繁琐而压抑的日常时,总能感受到一股无声却强大的支撑力,心里那份莫名的情愫也如同暗流下的水草,悄然生长,越发清晰。
就在苏念雪几乎要彻底埋首于老旧磨床的油污之中时,一个更大的机会和挑战,伴随着更复杂的局面,悄然降临。
李上校亲自来到了技术办,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高级别会议。与会者只有他、陆远征、钱主任,以及被特意点名参加的苏念雪。
李上校的神色严肃而凝重:“上级下达了一项紧急任务。涉及某型舰艇辅助动力系统的一个关键减速齿轮箱,长期存在振动噪声超标和可靠性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装备性能和使用寿命。之前组织过几次攻关,效果都不理想。现在,要求我们成立一个技术支援小组,介入分析,限期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
他目光扫过三人,最后落在苏念雪身上:“念雪同志在齿轮传动和振动分析方面展现出了很强的能力,这个任务,技术上是核心。远征负责总体协调和保障。钱主任,你们技术办要全力配合,提供一切必要支持。”
钱主任立刻表态:“请首长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念雪同志确实是最好的人选,我们一定全力保障!”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郑重,仿佛与有荣焉。
苏念雪的心跳骤然加速。舰艇!动力系统!这和她之前做的民用项目完全是两个概念!技术难度、重要性、保密级别都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
“我愿意接受任务!”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但眼神无比坚定。
“好。”李上校点点头,“相关资料保密级别很高,阅读和使用都有严格规定。远征,你负责向念雪同志传达纪律和要求,办理必要手续。任务紧迫,立刻开始行动。”
会议结束后,苏念雪还沉浸在任务的震撼和兴奋中。钱主任却笑着把她拉到一边,语气格外亲切:“念雪同志,重任在肩啊!这可是组织对你的极大信任!不过嘛,”他话锋一转,压低声音,“这种军工任务,敏感性强,规矩多,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年轻,技术上有冲劲是好事,但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多请示、多汇报,尤其是涉及到方案决策,一定要谨慎再谨慎,要充分尊重相关单位的意见,可不能像以前那样……嗯,你明白的。有什么拿不准的,随时可以来找我商量。”
他脸上笑着,眼神里却带着明确的警告和“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