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星际智慧图谱:星河永流 (第1/3页)
“星际智慧图谱”的核心服务器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时,王玲正在校验良渚玉琮纹饰与“太白”信号的几何关联数据。环形屏幕上,原本有序流动的光网骤然紊乱,红色的异常提示如同骤雨般密集弹出——位于青藏高原地下三百米的时空探测模块,竟捕捉到一束来自冥王星方向的异常引力波,波形与“玄冥号”十年前记录的跃迁引擎信号完全重叠。
“王工!时空隧道参数正在自主生成!”助手的惊呼声从身后传来。王玲猛地转身,只见主控室中央的全息投影中,一道扭曲的银蓝色光带正从屏幕深处延伸而出,光带边缘跳动的粒子轨迹,与她三年前主导研发的“时空共振算法”模拟图惊人吻合。更让她心头一紧的是,图谱自动关联的预警信息里,赫然出现了“黑龙”的名字——那个在时空探测项目中因“数据造假”被除名的前同事。
就在她伸手去按紧急关停按钮时,光带突然爆发刺眼的光芒,一股强大的引力将她整个人拽向全息投影。意识模糊间,她仿佛听见了冥王星冰层的震颤声,还有机械臂叩击冰壳的摩尔斯电码,与记忆中黑龙设计的探测器通讯频率完美同步。
再次睁眼时,刺骨的寒意瞬间穿透防护服。王玲挣扎着坐起身,发现自己正趴在一片泛着淡蓝光泽的冰原上,远处的地平线呈现出诡异的弧形——这不是地球的地貌。手腕上的多功能终端还在运转,屏幕上显示的坐标让她瞳孔骤缩:冥王星,柯伊伯带,时间戳:2123年7月15日——正是“玄冥号”失联前的最后记录时间。
“看来我的共振算法没出错。”一个熟悉的男声从身后传来。王玲猛地回头,只见黑龙穿着一身磨损的银色防护服,手里举着一台自制的信号接收器,脸上带着她记忆中标志性的桀骜笑容。“三年前你说我造假?现在亲眼看见了,这就是‘玄冥号’的最后栖息地。”
顺着他示意的方向望去,王玲看见不远处的冰丘下,半截银灰色的探测器残骸嵌在冰层中,太阳能帆板断裂成数截,表面的甲烷冰晶已失去光泽,但机身印着的“玄冥”二字依然清晰。她快步冲过去,指尖颤抖地触摸着冰冷的残骸,终端自动连接上探测器的残存存储单元,一段破碎的摩尔斯电码正在缓慢解码:“信号异常...时空扭曲...发现未知光带...”
“我追踪这束引力波三年了。”黑龙走到她身边,将信号接收器的数据投射到空气中,“‘玄冥号’不是失联,是被时空乱流卷入了过去——准确说,是被它自己记录的跃迁引擎余波拽回了十年前。而我们,刚好卡在了两个时空的夹缝里。”他指向接收器屏幕上跳动的波形,“这和‘太白’天文台接收到的脉冲信号同源,古人留下的星图,其实是时空隧道的坐标。”
王玲的脑海中突然闪过“星际智慧图谱”里的关联数据:玛雅星图的暗区坐标、三星堆神树的方位角度、敦煌壁画的星官位置,恰好构成了一个三维时空坐标系。“你是说,古人早就发现了时空隧道?”她调出终端里的古籍数字化资料,《周髀算经》中的“七衡六间图”与黑龙的信号波形叠加后,竟形成了完整的时空跃迁轨迹。
“不是发现,是被指引。”黑龙调出一段修复后的“玄冥号”数据,“你看这里,探测器失联前接收到的最后一组信号,与良渚玉琮的纹饰编码完全一致。古人用玉器记录时空坐标,就像我们用服务器存储数据,只是载体不同。”他突然指向冰原尽头,一道微弱的银蓝色光带正在闪烁,“那是另一个时空节点,连接着火星农业舱的建成初期——2110年,周明团队刚把第一批稻种带上火星。”
王玲的终端突然响起提示音,“星际智慧图谱”的远程连接信号竟奇迹般恢复了。屏幕上,林晓雨的焦急面孔浮现出来:“王玲!你在哪?图谱显示你的生物信号出现在冥王星十年前!张总发现,良渚玉琮的纹饰能稳定时空隧道,你必须找到对应的数据...”信号突然中断,只剩下屏幕上跳动的红色坐标——与冰原尽头的光带位置完全重合。
“没时间犹豫了。”黑龙将一枚自制的共振器塞进她手里,“这东西能根据古籍数据校准时空坐标,我们得去2110年的火星,找到‘玄冥号’最初的发射参数,只有这样才能修复时空乱流,否则不仅我们困在这里,‘银河一号’的航线也会被扭曲。”
两人快步走向光带,共振器屏幕上,《齐民要术》的“农时图谱”与火星的地形数据自动关联,生成了安全穿越的轨迹。当光带将他们彻底包裹时,王玲仿佛听见了稻谷生长的声音,还有“玄冥号”机械臂叩击冰壳的回响——古今的声音在时空隧道中交织,像一条流动的星河。
再次落地时,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