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3星际智慧图谱:星河永流续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33星际智慧图谱:星河永流续 (第1/3页)

    地外使团的飞船在地球同步轨道稳定停泊的那一刻,“星际智慧图谱”的环形屏幕突然绽放出七彩光带。来自“星盟智慧库”的晶体编码与良渚玉琮、三星堆神树的纹饰在屏幕中央剧烈共振,自动生成了一份“文明对话清单”——第一条赫然是:共同解读“宇宙农耕密码”。

    王玲盯着清单上的条目,指尖划过《齐民要术》与地外农业数据的关联线:“他们想知道,我们如何用千年古籍解决星际种植难题。”她转头看向黑龙,“准备一下,带他们去火星农业舱——那里有最鲜活的答案。”

    两人登上接驳飞船时,地外使团的代表已在舱内等候。这位名为“荧惑”的地外智慧通体泛着淡绿光芒,看到王玲终端里的青铜神树影像,立刻通过思维传递信号:“三千年前,我们的探测器曾掠过地球,将星际农业基础数据刻在了你们的青铜器上。没想到你们用农耕实践破译了它。”

    黑龙调出共振器里的纹饰编码:“准确说,是古籍帮我们找到了钥匙。《氾胜之书》的‘溲种法’,本质上与你们的微生物共生技术异曲同工。”飞船穿越大气层时,他指向舷窗外的蓝色星球,“你们留下的密码,在这片土地上生长成了文明的果实。”

    抵达火星农业舱时,周明和艾拉正忙着展示新培育的“星稻”。这种结合了地球稻种与地外基因的作物,稻穗饱满得几乎压弯稻秆,叶片上的绒毛能自动吸附火星空气中的微量水分。“荧惑”伸出纤细的触须触碰稻叶,思维信号里满是惊叹:“你们将传统轮作与基因编辑结合,解决了我们困扰百年的星际作物缺水问题。”

    艾拉递过一份种植日志,上面清晰记录着从《农桑辑要》“春耕夏耘”原理到现代温控系统的调试过程:“古人说‘庄稼得顺着天时’,我们只是用算法算出了‘天时’的精确参数。”她指向舱壁上的全息投影,《王祯农书》的“区田法”图示与地外农业的立体种植模型完美重叠。

    “荧惑”突然传递来一组晶体数据,投射出地外母星的农耕场景:巨大的半球形种植舱里,作物沿着螺旋轨迹生长,与良渚玉琮的同心圆纹饰结构一致。“这是我们的‘天地种植法’,”它解释道,“与你们的‘天人合一’理念同源。但我们丢失了原始培育技术,只能维持基础产量。”

    王玲立刻调出“星际智慧图谱”的农业模块,将《本草纲目》中“稻性喜温,得水则旺”的记载与地外数据融合,生成新的培育方案:“用火星赤铁矿粉末改良基质,模拟地球‘沃土’环境;再用循环风机复刻‘雷雨空气’,激活作物的抗逆基因——这是古人传下来的‘顺势而为’。”

    当天傍晚,“荧惑”将地外母星的土壤样本交给周明。经过图谱分析,样本中缺失的恰好是《齐民要术》中强调的“粪肥之效”对应的微生物群落。“明天我们试试‘粪丹’改良菌剂,”周明兴奋地说,“明代的农业智慧,或许能救另一个星球的粮食危机。”

    此时地球实验室传来紧急消息:“太白”天文台捕捉到一组异常信号,来源是柯伊伯带深处,与“玄冥号”失联前的最后波动同源。张启明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信号里夹杂着你们的时空编码,像是‘玄冥号’在发出求救信号。”

    王玲和黑龙立刻赶回地球,共振器刚接入图谱,就自动解码出一段破碎的摩尔斯电码:“冰下有活信号...时空锚点松动...需玉琮纹饰校准。”黑龙盯着屏幕上的坐标:“是冥王星冰下的液态水层!‘玄冥号’的残骸可能激活了地外遗留的时空锚点,再不加干预,整个柯伊伯带会变成时空乱流的源头。”

    林晓雨抱着刚修复的良渚玉璋冲进主控室:“考古队发现玉璋底部有隐藏纹饰,正是时空锚点的校准密码!但需要去2090年的冥王星探测现场——当时的探测器曾记录过锚点的原始信号。”

    两人再次踏入时空隧道,这次的光带带着冰蓝色的寒意。落地时,2090年的冥王星探测基地灯火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