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三星堆密码与星盟新约 (第2/3页)
王玲立刻冲到室外,只见天空中出现一道淡紫色的光带,直坠祭祀坑的方向。光带触及青铜神树复制品的瞬间,无数纹饰从地面升起,在空中组成巨大的星图——与祖父铜片上的星图、“银心锚点”的导航图完全一致。星图中央,一个银白色的身影缓缓显现,正是星盟的“远古观察员”。
“地球文明终于达到了‘成熟阈值’。”远古观察员的思维信号传遍整个遗址,“3200年前,你们的先民尝试激活枢纽,却因技术断层失败;现在,你们用古籍传承智慧,用科技突破瓶颈,完成了他们未竟的事业。”
他伸出银白色的手臂,一道光流注入“星际智慧图谱”的终端:“这是星盟的‘文明数据库’,包含百万年来的科技成果与农耕经验。但我要提醒你们,智慧的获取伴随着责任——银河系中有三个‘失落文明带’,那里的锚点能量枯竭,作物灭绝,需要你们用‘星河农书’的智慧去拯救。”
王玲握紧手中的铜片,目光坚定:“这正是‘传承’的意义。我们会带着古人的智慧、亲人的期望,去守护这些文明。”她顿了顿,补充道,“但我们需要星盟的支持,不是技术施舍,是平等的合作。”
远古观察员的身影微微闪烁,传递出赞许的信号:“星盟理事会已经通过决议,成立‘银河农耕互助联盟’,由人类担任轮值**。三天后,各文明代表将在三星堆召开成立大会,签署‘文明共生公约’。”
消息传开,全球沸腾。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农业专家、考古学者陆续抵达三星堆,地外文明的代表也乘坐飞船赶来,基地周围的天空中,各式飞船如繁星般停泊,形成了罕见的“星际会盟”景象。
筹备大会的间隙,王玲收到了“时空灯塔”的加密信号。解码后,一段清晰的影像映入眼帘:慕容冷越穿着星盟观察员的临时制服,在银心锚点的控制室里调试设备,身后的屏幕上显示着三星堆的三维模型。“阿玲,我发现三星堆是锚点枢纽了。”他对着镜头微笑,眼神明亮,“等我回去,我们一起解开它的秘密,让地球文明真正走向星河。”
影像的最后,风澈突然闯入镜头,手里举着一支画笔画的星图:“爸爸,娘说要种‘星星稻子’,我把星图画好了!”父子俩的笑声在屏幕上回荡,王玲的泪水无声滑落,滴在手中的铜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黑龙默默递来一张纸巾:“慕容船长当年在‘玄冥号’失联前,就向星盟发送了三星堆的探测数据,为这次激活枢纽奠定了基础。他和风澈,一直都在参与我们的事业。”
大会召开当天,三星堆遗址被装点得庄严肃穆。青铜神树复制品的周围,搭建了环形的会议场地,人类代表与地外文明代表依次入座,“星际智慧图谱”的全息屏幕悬浮在中央,实时显示着各文明的农耕数据。
远古观察员宣布大会开幕,光带在空中织出“银河农耕互助联盟”的徽章——由地球的稻谷、星盟的晶体、地外母星的“赤穗草”组成的同心圆。“从今天起,我们将共享农耕智慧,共护文明火种。”他的声音透过思维转换器传遍全场,“首先,请人类代表王玲女士介绍‘星河农书’的推广方案。”
王玲走上台,身后的屏幕切换到“失落文明带”的地图:“我们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组建‘流动农耕救援队’,携带菌剂、种子和设备,优先救助作物灭绝的文明;第二步,在各文明设立‘古籍数字化中心’,将地球农耕古籍与本地技术融合;第三步,联合培育‘跨星作物’,适应不同星球的生态环境。”
她调出“盐碱星”的改造影像,金黄的稻浪与灰白的盐碱地形成鲜明对比:“这是我们的实践样本,用《天工开物》的古法结合现代科技,用共生理念替代强行改造。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我们要做的,是帮他们唤醒这些智慧,而不是强加我们的方案。”
台下响起阵阵思维共鸣。“赭石”代表地外母星发言:“人类的方案让我们明白,农耕不是征服自然,是与自然共生。我们愿意派出农业专家,加入救援队,分享土壤改良的经验。”
“水晶星”的代表则提出:“我们擅长能量调控技术,可以为‘流动救援队’提供动力支持,还能优化锚点的能量传输,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
大会进行到签署公约环节时,意外发生了。来自“暗黑星带”的“影族”突然提出异议,这个通体漆黑的文明代表传递出尖锐的信号:“星盟曾抛弃过我们,当年我们的农耕系统崩溃时,没有任何文明伸出援手。现在凭什么相信你们?”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王玲走到“影族”代表面前,调出“星河农书”的隐藏模块:“这是3200年前,三星堆先民为‘暗黑星带’留下的农耕方案。他们通过锚点感知到你们的危机,用青铜纹饰记录了‘避光作物培育法’,只是因为能量中断,方案没能传递出去。”
她点开一段模糊的影像,那是用青铜碎片的能量激活的远古画面:古蜀先民在洞穴中培育着一种黑色作物,叶片能吸收微弱的星光,根部与微生物共生。“你们的祖先与地球先民,早在三千年前就通过锚点建立了联系。”王玲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传承的本质是守望相助,我们不会再让历史重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