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三星堆密码与星盟新约 (第3/3页)
“影族”代表的身体微微颤抖,他伸出触须触碰全息屏幕,黑色的体表泛起淡淡的光泽:“这是我们失落的‘星墨麦’培育法……你们真的能帮我们重现它?”
“我们一起。”王玲递过一个装有菌剂的试管,“这里有良渚陶瓷的结晶提取物,能激活你们土壤中的休眠微生物。结合你们的避光技术,不出三个月,‘星墨麦’就能发芽。”
“影族”代表接过试管,沉默片刻后传递出歉意的信号:“我们愿意加入联盟,为救援队提供暗黑星带的导航数据。”
公约签署仪式顺利完成,各文明的符号在“文明共生公约”的全息文本上亮起,最终汇聚成一颗璀璨的“银河之心”。大会结束后,远古观察员单独召见了王玲,递给她一枚菱形的晶体:“这是‘星盟枢纽密钥’,能调动三星堆枢纽的能量,为‘失落文明带’的锚点充电。但使用它需要付出代价——会消耗使用者的生命能量。”
王玲毫不犹豫地接过晶体,晶体融入她的掌心,温暖的能量流遍全身。“为了文明传承,这值得。”她看向远处的青铜神树,风澈的小铜片在阳光下闪烁,“我的亲人、古人的智慧,都在给我力量。”
三天后,“流动农耕救援队”正式出发。首批队员由人类、“赭石族”、“水晶族”组成,乘坐改装后的“玄冥二号”飞船,朝着“暗黑星带”飞去。王玲站在指挥中心,通过全息屏幕注视着飞船起航,慕容冷越的手稿、风澈的画稿、祖父的铜片摆在控制台前,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守护阵列”。
飞船进入“暗黑星带”后,信号变得断断续续。周明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兴奋:“王姐,我们找到了‘星墨麦’的种子库!虽然大部分种子已经休眠,但用菌剂激活后,有15%的发芽率!”
王玲调出三星堆的能量数据,将枢纽的能量通过晶体导向飞船:“用锚点能量辅助发芽,注意控制剂量,别损伤种子的基因。”她的掌心微微发烫,晶体的光芒渐渐暗淡,但脸上却露出了笑容。
七天后,传来了好消息:“星墨麦”成功发芽,黑色的幼苗在避光培育舱里生长,叶片吸收着锚点传递的能量,长势喜人。“影族”的代表发来影像,他们围着幼苗欢呼,黑色的体表泛起喜庆的红光:“三千年了,我们终于又见到‘星墨麦’了!谢谢你们!”
此时,三星堆枢纽的能量突然增强,“星际智慧图谱”自动弹出新的任务:【检测到首个失落文明复苏,解锁“星盟文明融合”模块,允许人类参与星盟核心技术研发】。屏幕上,地球的蓝色、星盟的银色、“影族”的黑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文明图谱。
王玲走出指挥中心,夕阳正为青铜神树镀上一层金辉。黑龙走过来,递给她一份报告:“‘银河农耕互助联盟’的成员已经增加到217个,‘星河农书’的数据库收录了超过五千种作物的培育方案。星盟理事会邀请你担任‘星际农耕学院’的名誉院长,负责编写核心课程。”
她接过报告,目光落在远处的稻田里。晚风吹过,稻浪翻滚,与“盐碱星”的稻浪、“嘉禾星”的稻浪在脑海中重叠。风澈的笑声仿佛在耳边响起:“娘,你种出星星稻子啦!”慕容冷越的身影在夕阳中浮现,温和地看着她,祖父的铜片在口袋里温热如初。
“课程的第一节课,就讲‘传承’。”王玲的嘴角扬起微笑,“从河姆渡的稻谷到三星堆的青铜,从古籍的文字到星际的编码,告诉所有学员,文明的力量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带着亲人的期望,与整个宇宙并肩前行。”
当晚,王玲在“星河农书”的扉页写下新的题记:
“三千年青铜鸣响,百万年星河流淌。文明的火种,在古籍中沉睡,在科技中苏醒,在互助中燎原。我们是农耕者,也是传承者;是地球的儿女,也是宇宙的家人。当三星堆的神树再次焕发光芒,当‘星墨麦’在暗黑中发芽,我们终于懂得:最强大的智慧,是敬畏自然的初心;最永恒的传承,是跨越时空的守望。”
写完,她关掉终端,走到窗边。月光洒在青铜碎片的拓本上,纹饰与星空相映,风澈的小铜片、祖父的青铜犁模型、慕容冷越的手稿在桌上排列,像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远处的“太白”天文台传来信号,“玄冥二号”飞船正在返航,带回了“星墨麦”的幼苗样本。王玲知道,新的征程又要开始了——“失落文明带”还有无数生命在等待,“星河农书”还有无数篇章要续写,三星堆的密码还有更多未知要探索。
但她不再孤单。古人的智慧在古籍中低语,亲人的身影在星光中陪伴,地外的伙伴在星河中同行。这跨越时空的力量,会像三星堆的神树一样,深深扎根在宇宙的土壤里,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夜色渐深,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星际智慧图谱”的光带在屏幕上流转,连接着地球与宇宙,过去与未来。王玲拿起风澈的小铜片,贴在胸口,仿佛感受到了儿子小小的手掌,感受到了丈夫温暖的怀抱,感受到了祖父慈祥的目光。
她知道,这条星河之路,她会一直走下去。带着爱与传承,带着希望与坚守,让农耕的智慧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让文明的歌声在宇宙中永远回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