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山海织就的新丝路 (第3/3页)
少游客。驿站里摆放着苏尔玛的染织小样、守苗爷爷的桑苗培育笔记,还有乔瓦尼纪录片的海报,游客们一边参观,一边品尝桑叶茶,很多人都买了小挂饰当伴手礼。一位来自日本的游客佐藤,买了一块骆马图案的小挂饰,还特意让迭戈帮他拍了张和“桑神树”的合影:“我要把照片和挂饰带回日本,告诉我的朋友们,安第斯高原的桑蚕文化太迷人了。”
    五天后,厄瓜多尔的羊驼毛准时送到了。卡米拉和女人们赶紧把羊驼毛梳理干净,和染好的浅紫桑丝混纺在一起,开始织连衣裙的裙摆。苏尔玛则每天都守在织机旁,检查每一条纹路的质量,确保没有瑕疵。迭戈也没闲着,他每天都和劳拉设计师视频,汇报裙摆的织制进度,让她放心。
    月底的时候,连衣裙的裙摆终于织好了。浅紫的桑丝织出层层叠叠的梯田,田埂用米白的羊驼毛勾勒,边缘用暗红的丝线锁边,在阳光下看,像安第斯山脉的梯田映着霞光,美得让人移不开眼。苏尔玛把裙摆铺在羊毛毯上,眼里满是自豪:“这是咱们克丘亚人织过的最漂亮的裙摆,劳拉设计师肯定会喜欢。”
    劳拉设计师来取裙摆的那天,正好是“安第斯桑蚕合作社”正式成立的日子。合作社的门口挂着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山海织就新丝路,桑蚕连接世界情”,村民们都穿着传统服饰,脸上带着笑容。劳拉看到裙摆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小心翼翼地捧着裙摆,在阳光下看了又看:“太完美了!这比我想象的还要漂亮,下个月的春夏系列发布会,这肯定是最亮眼的单品。”
    成立仪式上,费尔南多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了讲话:“‘安第斯桑蚕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让克丘亚的桑蚕文化得以传承,还搭建了一座连接世界的桥梁。未来,我们会继续扩大桑园,改进染织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安第斯高原的桑蚕文化,让克丘亚的‘雪山驼丝织’走向全球。”
    苏尔玛也上台讲了话,她手里拿着那块最早织的骆马图案小样,眼里满是感慨:“以前,我总担心克丘亚的染织技艺会失传,现在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加入合作社,看到咱们的产品能走向世界,我终于放心了。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克丘亚的桑蚕文化会越来越兴旺,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仪式结束后,大家一起在“丝路桑园”里种下了一株新的“高原抗寒蜜桑”幼苗,作为合作社的“希望之树”。苏尔玛、风澈、迭戈、卡米拉、小石头,还有劳拉设计师和费尔南多,都把手放在幼苗上,共同许下愿望:愿桑苗长青,染织永续,跨越山海的情谊,像桑丝一样绵长。
    傍晚的时候,乔瓦尼的纪录片团队再次来到了村里。他们要拍摄合作社成立的场景,还要采访苏尔玛和迭戈,记录下克丘亚桑蚕文化的新发展。乔瓦尼举着摄像机,拍着“希望之树”,拍着合作社门口的横幅,拍着村民们的笑脸:“我要把这些画面剪进纪录片的续集里,让全世界都看到,安第斯高原的桑蚕文化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夜色降临,村里燃起了篝火,大家围坐在火堆旁,吃着烤藜麦饼,喝着桑汁煮的土豆,手里捧着热乎的桑叶茶。苏尔玛坐在火堆旁,看着年轻人们在月光下跳着传统舞蹈,听着他们谈论未来的规划——有人说要学新的染织技艺,有人说要开网店卖产品,还有人说要去乌蒙山学习养蚕技术。她的心里暖暖的,知道克丘亚的桑蚕文化,终于在这些年轻人的手里,接上了新的丝路。
    风澈和费尔南多坐在一旁,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扩大桑园、改进温室设备、对接更多的品牌商。卡米拉和小石头则坐在田埂上,看着“丝路桑园”里的认养桑苗,小石头拿出画夹,画了一幅“星空下的桑园”,上面有篝火、有舞蹈的人们、有“希望之树”,还有一条桑丝织成的小路,通向远方的雪山。
    “你说,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来咱们村里,学染织,种桑苗?”卡米拉轻声问。
    小石头点点头,指着画里的桑丝小路:“肯定会的,这条小路会越来越宽,连接起乌蒙山、厄瓜多尔、利马,还有全世界的桑蚕爱好者,咱们的桑蚕文化,会像这星空一样,照亮更多的地方。”
    苏尔玛听到他们的对话,笑着走过来,摸了摸他们的头:“会的,只要咱们守住桑苗,守住染织技艺,守住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克丘亚的桑蚕文化,就会永远传承下去,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篝火的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也映在“希望之树”的叶片上,叶片上的露珠在火光中闪烁,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安第斯高原的夜色中,悄然生根发芽。而那条用桑丝织就的新丝路,也正从这片桑园出发,跨越山海,连接世界,书写着属于克丘亚桑蚕文化的新篇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