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山海织就的新丝路 (第2/3页)
连衣裙裙摆。”
    另一边,风澈在“丝路桑园”区域已经规划好了认养位置。他用木桩在桑园里划分出五十个小区域,每个区域种一株桑苗,旁边预留出立木牌的位置。迭戈也带着村民们赶来帮忙,有的挖坑,有的搬运桑苗,有的平整土地,梯田旁的空地上很快就热闹起来。
    “风澈哥,咱们要不要在桑园旁边建个小木屋,放些桑蚕文化的资料,游客来了可以参观?”迭戈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桑园旁边的一块空地,“那里地势高,能看到整个桑园和梯田,游客拍照也好看。”
    风澈点点头:“这个主意好,小木屋可以叫‘丝路驿站’,里面放些咱们的染织小样、桑苗培育资料,还有乔瓦尼纪录片的海报,让游客了解克丘亚的桑蚕文化。咱们还可以在木屋里卖些桑叶茶和小挂饰,增加合作社的收入。”
    正说着,费尔南多的越野车突然停在了田埂旁,他从车上下来,手里拿着个文件夹,脸上带着笑容:“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申请的高原生态保护基金批下来了,有五万索尔,足够咱们扩建桑园和建‘丝路驿站’了!”
    大家听到消息都围了过来,苏尔玛接过文件夹,看着上面的批文,眼里满是激动:“真是太好了!有了这笔钱,咱们的桑园能再扩种三十亩,‘丝路驿站’也能尽快建起来,游客来了也有地方休息。”
    费尔南多还带来了另一个好消息:“利马的一家高端百货公司想和咱们合作,在他们的门店设立‘克丘亚桑蚕文化专柜’,卖咱们的‘雪山驼丝织’和桑叶茶,每个月能保底销售一百件织锦,这样咱们的产品就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了。”
    迭戈立刻拿出合作社的产品清单,和费尔南多一起讨论专柜的陈列方案:“咱们可以把织锦按图案分类,梯田图案的放在一起,骆马图案的放在一起,再搭配些桑叶茶礼盒,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费尔南多则建议在专柜旁放台小型织机,请村里的女人们定期去演示染织过程,吸引更多顾客关注。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更热闹了。扩建桑园的村民们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挖坑、栽苗、浇水,梯田旁的空地上很快就种满了“高原抗寒蜜桑”的幼苗,嫩绿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晃动,像一片绿色的波浪。建“丝路驿站”的工匠们也带着木材和工具赶来,木屋的框架很快就搭了起来,屋顶盖着红色的瓦片,在绿色的桑园旁格外显眼。
    染料房里,女人们每天都在忙着染浅紫桑丝,陶锅里的紫茉莉染液煮了一锅又一锅,染好的桑丝挂在院子里的绳子上,淡紫色的丝线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一片紫色的云落在院子里。苏尔玛则每天坐在织机前,指导女人们织连衣裙的裙摆,梯田图案的每一条纹路都要织得均匀,每一片田埂都要对齐,她的手指在丝线间穿梭,像在编织一幅精美的画。
    可就在裙摆织到一半时,新的问题出现了——羊驼毛不够了。之前预订的羊驼毛原本这周就能送到,可牧民朋友突然发来消息,说因为暴雨,山路被冲断了,羊驼毛要推迟十天才能送过来。迭戈急得直跺脚:“劳拉设计师下个月就要来取连衣裙,要是羊驼毛不够,肯定赶不上工期!”
    苏尔玛也皱起了眉头,她走到染织房,看着堆在角落里的羊驼毛,只剩下不到一半,根本不够织裙摆。卡米拉突然想起伊莎贝拉说过,厄瓜多尔的牧民有多余的羊驼毛,可以通过物流运过来:“我给伊莎贝拉阿姨发消息,让她帮忙联系厄瓜多尔的牧民,看看能不能先借一批羊驼毛,等咱们的羊驼毛到了再还。”
    伊莎贝拉很快就回了消息,说她已经联系好了厄瓜多尔的牧民,明天就能把羊驼毛通过物流发过来,大概五天就能到。“太好了!”迭戈松了口气,“咱们这五天先把能织的部分织完,等羊驼毛到了,再接着织,肯定能赶在劳拉设计师来之前完成。”
    羊驼毛还没到,库斯科的生态旅游公司就带着五十位游客来了。游客们一下车,就被“丝路桑园”里的认养桑苗吸引了,纷纷围在木牌旁,挑选自己喜欢的桑苗。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露西,挑选了一株长势旺盛的桑苗,在木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愿桑苗长青”的祝福:“我要把桑苗的照片发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知道在遥远的安第斯高原,有一株属于他们的桑苗。”
    体验染织的时候,游客们更是热情高涨。有的跟着苏尔玛学织骆马图案,有的跟着卡米拉学染浅紫桑丝,还有的跟着小石头去温室里观察蚕宝宝。露西的女儿莉莉,今年才六岁,手里拿着小梭子,在迭戈的指导下,慢慢织出了一小段浅紫桑丝,她高兴地举起来给妈妈看:“妈妈,你看我织的丝,像不像草甸上的紫茉莉?”
    “丝路驿站”虽然还没完全建好,但已经吸引了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