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春满丝路:桑蚕研学与山海新约 (第3/3页)
苏尔玛坐在织机前,看着孩子们留下的成果,心里暖暖的。“这些孩子就像小小的桑苗,带着桑蚕文化的种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以后会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就在这时,迭戈拿着一份快递跑进来,是欧洲“自然生活”品牌寄来的——他们收到了合作社之前寄的“亲子款”围巾,非常满意,还想增加一个“研学纪念款”系列,用孩子们在研学期间画的图案做设计,销往全球。“他们说要和咱们长期合作,还想邀请孩子们当‘桑蚕文化小使者’,在产品包装上印上他们的画和名字。”
苏尔玛接过快递里的设计稿,上面印着晓晓画的“丝路桑园”、路易画的“骆马与桑苗”,还有其他孩子画的图案,充满了童真和创意。“太好了!咱们要把孩子们的画好好整理,和品牌一起设计出最美的围巾,让更多人看到孩子们眼中的桑蚕文化。”
与此同时,露西娅奶奶的“全球桑蚕技艺图谱”也出版了。她寄来一本签名版,里面收录了合作社的染织技艺、桑苗培育方法,还有研学期间孩子们的照片和作品。“这本书在欧洲和美洲都很受欢迎,很多桑蚕机构都用来当教材,还有出版社想翻译成更多语言,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学习桑蚕技艺。”露西娅在信里写道,还说她计划明年春天来安第斯,看看新的桑园和桑叶茶加工厂。
接下来的几个月,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顺利。桑叶茶加工厂每个月能生产五百斤桑叶茶,除了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欧洲和美洲;“研学纪念款”围巾订单不断,孩子们的画成了最受欢迎的设计;线上染织课程也正式上线,每周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报名学习,卡米拉还成了线上课程的老师,用视频给学员们演示染织技艺。
夏天来临的时候,“云蜜桑”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采摘。桑园里的叶片长得肥厚,边缘泛着蜜色的光泽,村民们都忙着采摘,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苏尔玛站在桑园中央,看着眼前的景象,想起了丈夫当年种桑的样子——那时候桑园只有几亩,如今却扩展到了八十亩,还连接起了全世界的桑蚕爱好者。
“外婆,你看!这是韩轻舞姐寄来的乌蒙山桑葚酒,说要和咱们的桑叶茶搭配着卖,叫‘山海双味’组合。”卡米拉举着个陶坛跑过来,陶坛上印着“乌蒙山”和“安第斯”的字样,还有交织的桑枝图案。
苏尔玛接过陶坛,打开盖子,桑葚酒的甜香和桑叶茶的清香交织在一起,像山海之间的情谊,绵长而温暖。她抬头望向远方的雪山,阳光洒在桑园里,叶片上的露珠闪着光,像无数颗希望的种子,在安第斯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迭戈拿着新的规划图走过来,上面画着新的桑苗培育基地、染织体验中心,还有一个“桑蚕文化博物馆”:“咱们明年要建博物馆,把这些年的桑蚕文化成果都展示出来,还要邀请更多的研学团来,让安第斯的桑蚕文化走向更远的地方。”
苏尔玛点点头,手指轻轻拂过规划图上的桑苗图案:“会的,只要咱们守住这份初心,守住桑苗,守住染织技艺,这条丝路就会永远绵长,连接更多的山海,温暖更多的人。”
傍晚的夕阳落在“丝路桑园”里,给桑苗镀上了一层金边。苏尔玛坐在织机前,开始织新的“山海双味”图案织锦——画面上,乌蒙山的桑葚酒坛和安第斯的桑叶茶罐并排放在一起,中间用桑丝织成的丝路连接,丝路上走着研学的孩子、合作的伙伴,还有传承桑蚕文化的人们。她的指尖在丝线间穿梭,每一针每一线,都织着对未来的期待,织着跨越山海的情谊,织着属于桑蚕文化的永恒篇章。
夜风轻轻吹过桑园,叶片沙沙作响,像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关于传承,关于合作,关于希望,关于一条用桑丝织就的丝路,如何跨越山海,连接世界,温暖人心。而这故事,还在继续,像桑苗一样,在岁月的滋养中,茁壮成长,永不凋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