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49山海工坊:桑蚕少年与跨洲新苗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349山海工坊:桑蚕少年与跨洲新苗 (第3/3页)

合作,进一步优化品种。

    文创礼盒的订单也顺利交付,欧洲品牌反馈说,礼盒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很多消费者留言说,不仅喜欢织锦的工艺,更被背后的跨洲协作故事打动,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产品。迭戈趁热打铁,和妮娜、韩轻舞一起设计了第二款联名产品——“佛塔雪峰桑丝围巾”,用扎染做出雪山与佛塔的渐变效果,计划在泰国的旅游旺季推出。

    五月初,工坊迎来了又一个重要日子——“桑蚕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启动仪式。苏尔玛、韩轻舞、妮娜(特意从清迈赶回)一起,带着桑苗、织机、染料走进库斯科的一所小学。孩子们围着桑苗好奇地观察,跟着苏尔玛学织简单的图案,跟着妮娜学扎染,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原来桑丝能织出这么好看的东西!”一个小女孩举着自己织的小挂饰,兴奋地说。苏尔玛蹲下来,摸了摸她的头:“只要你们喜欢,以后可以常来工坊学习,说不定未来,你们也能成为桑蚕文化的传承人。”

    启动仪式结束后,妮娜要返回清迈了。临行前,她把一块泰国传统的“宋干节”扎染布送给苏尔玛:“这块布上的图案是清迈的桑园,代表我们的友谊。明年桑苗收获时,我再来看您,咱们一起织一块更大的‘跨洲桑蚕图’。”

    苏尔玛接过布,紧紧握住妮娜的手:“我等着那一天,也盼着咱们的混种桑苗能在更多国家扎根,让桑蚕文化的丝路越走越宽。”

    夕阳西下时,妮娜的汽车渐渐远去。苏尔玛站在工坊前,看着“友谊之树”已经长得枝繁叶茂,树下的茉莉花也开了,白色的花朵点缀在绿叶间,清香弥漫。卡米拉、晓晓、路易正围着“巴西安第斯混种桑苗”,记录当天的生长数据;守苗爷爷在温室里检查新一批桑苗的嫁接情况;韩轻舞则在整理联盟的新成员名单,上面又多了几个国家的桑蚕机构。

    乔瓦尼的纪录片团队也来了,他们要拍摄“协作计划”的成果,作为纪录片的续篇。乔瓦尼举着摄像机,镜头扫过工坊的桑木屋顶、染织区的织机、展示区的各国展品,最后落在苏尔玛的脸上——她正微笑着看着孩子们,眼里满是欣慰与希望。

    “苏尔玛奶奶,您觉得桑蚕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吗?”乔瓦尼问。

    苏尔玛望向远处的桑园,春风吹过,桑叶沙沙作响,像在回应她的话:“会的。你看,这些孩子是传承,这些桑苗是传承,这些跨越山海的友谊也是传承。只要有人热爱、有人守护、有人协作,桑蚕文化就会像这桑园一样,一年比一年茂盛,永远不会凋零。”

    夜幕降临,工坊里的灯光亮起,暖黄色的光透过桑木窗棂,洒在桑园里。苏尔玛坐在织机前,重新拿起那把老梭子,继续织“全球桑蚕共融图”。丝线在她的指尖穿梭,画面里的泰国佛塔、巴西桑园、法国酒庄、中国梯田渐渐清晰,最后都汇聚在安第斯的“友谊之树”下——那里,不同肤色的人正一起采摘桑叶,一起织锦,一起种下新的桑苗,像一串永不间断的接力,将桑蚕文化的火种,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卡米拉走进来,递上一杯温热的桑叶茶:“外婆,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给‘桑蚕少年联盟’的孩子们线上讲课呢。”

    苏尔玛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清甜的茶香在嘴里散开。她看着织机上渐渐成型的织锦,突然明白,这座工坊早已不是一座简单的建筑,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是一个容器,装着不同文化的智慧;是一颗种子,在全球的土地上,孕育着跨越山海的希望与情谊。而这条用桑丝织就的丝路,也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下,继续延伸,书写着属于全球桑蚕文化的永恒篇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