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丝路织星河:全球桑蚕共融图(续2 (第2/3页)
桑’,会织更多的桑丝挂毯,让非洲的桑蚕文化也加入‘丝路织星河’。”
    车子驶离草原时,牧民们骑着马在后面送行,手里挥舞着金黄色的桑丝布条。卓玛回头望去,沙棘防护带在阳光下泛着金黄,温室里的“沙棘金叶桑”长势喜人,娜拉和孩子们在桑园里奔跑,手里拿着刚摘的桑果——那是非洲草原上第一颗成熟的桑果,鲜红的颜色,像一颗希望的火种。
    第十一章 雨林深处的桑歌:橡胶与蚕茧的和鸣
    回到藏北后,卓玛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就收到了莫阿娜的视频电话。屏幕里,莫阿娜站在一片茂密的雨林里,身后是高大的橡胶树,她的脸上带着焦急:“卓玛,我们塔希提的雨林桑园遇到麻烦了!最近雨林里的温度越来越高,橡胶树的汁液减少了,而且有一种叫‘雨林桑螟’的虫子,开始吃桑苗的叶片,再这样下去,桑园就要被虫子毁了!”
    卓玛立刻把情况告诉了苏尔玛和守苗爷爷。苏尔玛看着“全球桑蚕文化地图”上的塔希提,眉头紧锁:“雨林气候湿热,病虫害容易滋生,而且橡胶树和桑苗混种,生态关系复杂,我们得去塔希提看看,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这次,除了苏尔玛、卓玛、守苗爷爷和卡米拉,奥莉娅也主动加入了支援队——她在非洲处理过桑蚕病虫害,有丰富的经验。一周后,五个人登上了飞往塔希提的飞机。
    飞机降落在塔希提的机场,莫阿娜早已在机场等候。她带着大家坐上小船,沿着河流向雨林深处驶去。两岸的雨林郁郁葱葱,高大的橡胶树直插云霄,鸟儿在林间鸣叫,蝴蝶在水面上飞舞,景色虽美,却也透着湿热的压抑。
    “前面就是我们的桑园,”莫阿娜指着前方一片开阔地说,“我们在橡胶树林里开辟了小块土地种桑苗,本来想让桑苗和橡胶树共生,没想到现在出了问题。”
    大家下船走进桑园,立刻感受到了湿热的气息——空气里弥漫着水汽,桑苗的叶片上挂着水珠,却依然能看到被虫子啃过的痕迹,有的叶片上甚至还趴着绿色的桑螟幼虫。奥莉娅蹲下身,用镊子夹起一只幼虫,仔细观察:“这是‘雨林桑螟’,专门吃桑苗的叶片和嫩芽,繁殖速度很快,普通的杀虫剂会污染雨林,不能用。”
    守苗爷爷则拿着温度计和湿度计,在桑园里测量:“温度比去年高了2℃,湿度85%,这种湿热环境正好适合桑螟生长。而且橡胶树的汁液减少,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影响了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苏尔玛走到橡胶树旁,摸了摸树干上的割胶口——里面的汁液缓慢地渗出,比正常情况少了一半。“我们得找到一种既能防治桑螟,又不破坏雨林生态,还能帮助橡胶树恢复的方法,”苏尔玛说,“不能只考虑桑苗,要兼顾整个雨林的生态平衡。”
    莫阿娜突然想起了什么:“雨林里有一种叫‘除虫菊’的植物,当地老人说它能驱赶虫子,而且对人和动物没有危害。我们可以用除虫菊的汁液做天然杀虫剂吗?”
    奥莉娅眼睛一亮:“当然可以!我们在非洲就用过天然植物杀虫剂,效果很好。除虫菊里的除虫菊酯能杀死桑螟,而且降解快,不会污染环境。”
    卓玛则注意到橡胶树周围的落叶:“这些落叶腐烂后能做有机肥,我们可以把落叶收集起来,和蚕砂混合,埋在桑苗根部,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能改善土壤结构,帮助桑苗抵抗病虫害。”
    守苗爷爷也有了想法:“我们还可以在桑园里养‘雨林瓢虫’——瓢虫是桑螟的天敌,能吃掉桑螟的幼虫和卵,而且不会伤害桑苗和橡胶树,这是生物防治的方法,最适合雨林生态。”
    当天下午,大家就行动起来。莫阿娜带着雨林里的村民,去采摘除虫菊;奥莉娅则指导村民们如何提取除虫菊汁液,如何稀释后喷洒在桑苗上;卓玛和卡米拉收集橡胶树的落叶,和蚕砂混合制成有机肥;守苗爷爷则联系塔希提的农业研究所,让他们送来“雨林瓢虫”的虫卵。
    三天后,“雨林瓢虫”的虫卵送到了。守苗爷爷把虫卵小心翼翼地放在桑苗的叶片上,每天观察虫卵的孵化情况。一周后,虫卵孵化出了小小的瓢虫幼虫,它们立刻爬到桑螟幼虫旁边,开始捕食——看着瓢虫幼虫吃掉桑螟幼虫的场景,村民们都兴奋地欢呼起来。
    与此同时,除虫菊杀虫剂也发挥了作用,桑苗上的桑螟明显减少,新的叶片开始生长;落叶有机肥埋在土壤里后,桑苗的根系变得更粗壮,橡胶树的汁液也比以前多了。莫阿娜早上来桑园时,看到桑苗长出了嫩绿的新叶,橡胶树的割胶口渗出了更多的汁液,激动得拥抱了卓玛:“卓玛,谢谢你!桑园有救了,橡胶树也有救了!”
    苏尔玛则在思考如何让桑苗和橡胶树更好地共生:“我们可以在橡胶树之间种上‘沙棘金叶桑’和‘雪域混种桑’的杂交品种——这种桑苗耐湿热,又能抵抗病虫害,而且叶片掉落分解后,能给橡胶树提供养分,形成良性循环。”
    守苗爷爷立刻赞成,他从背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杂交桑苗组培瓶:“我在来之前就预料到雨林的湿热环境,特意培育了这种‘雨林混种桑’,叶片大,光合作用强,还能吸引瓢虫等益虫。”
    村民们立刻动手,在橡胶树之间挖坑,种下“雨林混种桑”的幼苗。莫阿娜则提议:“我们可以用橡胶树的汁液和桑丝混合,制成新的织物!橡胶汁液凝固后有弹性,和桑丝混合后,织出来的布又柔软又有弹性,肯定很特别。”
    卓玛眼前一亮,她让莫阿娜取来一些橡胶汁液,放在锅里慢慢熬煮,等汁液变得粘稠后,再和桑丝混合,纺成丝线。这种丝线果然既有桑丝的柔软,又有橡胶的弹性,摸起来很舒服。
    莫阿娜的女儿莉莉,是个喜欢画画的小姑娘,她看到这种新丝线,立刻说:“我们可以在织物上画雨林的图案!比如橡胶树、桑苗、瓢虫、蝴蝶,还有我们塔希提的海浪,这样就是独一无二的‘雨林桑丝橡胶布’。”
    接下来的日子里,村民们一边照料桑苗和橡胶树,一边学习制作“雨林桑丝橡胶布”。莉莉则带着村里的孩子,在织物上画画,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图案上色——用雨林里的红莓染红色,用蓝莓染蓝色,用姜黄染黄色,每一块织物都色彩鲜艳,充满雨林的气息。
    卡米拉则把“雨林桑丝橡胶布”的制作工艺,详细地记录下来,上传到“全球桑蚕文化数据库”,还配上了村民们制作织物的照片和视频。“这样全世界的匠人都能学习这种工艺,”卡米拉说,“也能让更多人知道,桑蚕文化和雨林生态可以和谐共生。”
    离开塔希提的前一天,莫阿娜举办了一场“雨林桑蚕文化派对”。村民们穿着用“雨林桑丝橡胶布”做的衣服,戴着用桑丝和橡胶丝混合编织的首饰,在雨林里唱歌跳舞。莫阿娜还送给每个人一块“雨林桑丝橡胶布”做的手帕,上面绣着橡胶树、桑苗和瓢虫,边缘则用海浪图案装饰——那是塔希提的象征,也是桑蚕文化与雨林生态和谐共生的见证。
    “谢谢你们让我们的雨林桑园重获新生,”莫阿娜举着酒杯说,“以后我们会继续种桑苗、养橡胶树,会制作更多的‘雨林桑丝橡胶布’,让塔希提的桑蚕文化,在‘丝路织星河’里绽放独特的光芒。”
    小船驶离雨林时,卓玛回头望去,夕阳透过橡胶树的枝叶,洒在桑园里,“雨林混种桑”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嫩绿的光,瓢虫在叶片上爬行,橡胶树的汁液缓缓渗出,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那是雨林深处最动人的桑歌,是橡胶与蚕茧的和鸣。
    第十二章 星河映未来:桑苗与梦想的传承
    从塔希提回到藏北后,卓玛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全球桑蚕文化协作网络”越来越壮大,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匠人发来视频,咨询桑苗种植技术,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