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大乾春归:赈灾安民续农心 (第3/3页)
,握住他的手:“我的儿,你可算回来了!瘦了这么多,肯定在南方受了不少苦。”
    风澈笑着摇头:“母后,儿臣不苦,看到南方的桑苗重新发芽,百姓们露出笑容,儿臣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陈阿婆送给她的桑蚕丝手帕,“这是南方农户亲手织的手帕,上面绣着桑苗和蚕宝宝,送给母后。”
    慕容冷越拍了拍风澈的肩:“这次南方赈灾,你立了大功,朕已经在朝堂上宣布,封你为‘监国太子’,以后朕不在京时,由你代为处理朝政。”
    风澈愣了愣,随即躬身行礼:“儿臣谢父皇信任!儿臣定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定能辅佐父皇,守护好大乾的江山和百姓。”
    当晚,长乐宫举办了家宴,庆祝风澈平安归来。餐桌上,摆满了风澈爱吃的菜肴,慕容冷越和风染霜不停地给他夹菜,询问他在南方的经历。风澈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救灾的趣事,讲他如何带领百姓挖水渠,讲陈阿婆的故事,讲农桑互助会的作用,慕容冷越和风染霜认真地听着,脸上满是笑容。
    “澈儿,你今年已经十八岁了,按大乾的规矩,也该定亲了。”风染霜忽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期待,“前几日,你外祖父家派人来,说你表妹林婉儿不仅知书达理,还跟着农桑研究院的专家学了不少养蚕织丝的技艺,不如你考虑一下?”
    风澈愣了愣,脸颊微微泛红:“母后,儿臣现在只想做好监国太子的职责,处理好朝政和农桑事务,婚事的事,还想再等等。”他顿了顿,又道,“儿臣觉得,未来的太子妃,不仅要知书达理,还要能理解百姓的疾苦,支持儿臣的农桑事业,和儿臣一起为大乾的百姓做事。”
    慕容冷越点头:“你说得有道理。婚姻大事,不能强求,朕和你母后不会逼你,等你遇到合适的女子,再定不迟。”
    风染霜笑着说:“好,母后听你的。不过你也要留意着些,别总把心思都放在国事上,也要懂得享受生活。”
    家宴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风澈回到东宫,看着书桌上摆放的南方桑苗标本和边关带回的北狄弯刀,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有信心,在父皇母后的支持下,在大乾百姓的齐心协力下,一定能守护好大乾的江山,让农桑事业更兴旺,让百姓们更富足。
    次日,风澈以监国太子的身份主持朝政。朝堂上,他条理清晰地汇报了南方赈灾的情况,提出了推广耐涝桑苗、加强农桑互助会建设、将桑木应用于军需等一系列政策,大臣们纷纷赞同,连之前对他有些质疑的老臣,也对他刮目相看。
    退朝后,风澈来到农桑研究院,查看耐涝桑苗的培育情况。专家们告诉他,耐涝桑苗不仅适合南方种植,经过改良后,也能在北方的潮湿地区种植,预计今年秋天就能在全国推广。风澈听了,心里满是喜悦:“太好了!等耐涝桑苗推广后,大乾的桑田面积就能进一步扩大,农户们的收入也能再提高。”
    接下来的日子里,风澈一边处理朝政,一边关注农桑事业的发展,还时常去各地考察,了解百姓的需求。他的努力得到了大臣和百姓的一致认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风澈已经成为一位合格的储君,大乾的未来可期。
    六月初,农桑研究院传来好消息,他们培育出了一种新的桑苗品种——“四季桑”,这种桑苗一年能收获四次桑叶,比普通桑苗多收获两次,而且叶片更肥厚,适合喂养蚕宝宝。风澈得知后,立刻让人在御园开辟了一块试验田,亲自参与种植和培育。
    慕容冷越和风染霜也时常来试验田查看,看着“四季桑”的幼苗一天天长大,慕容冷越笑着说:“澈儿,等‘四季桑’推广后,大乾的蚕丝产量就能翻一倍,百姓们的日子会更好过,你这监国太子,做得比朕当年还好啊。”
    风澈笑着摇头:“父皇过奖了,这都是农桑专家们的功劳,也是百姓们支持的结果。儿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风染霜看着父子俩的互动,心里满是安稳。她知道,大乾的江山交到风澈手里,她和慕容冷越都能放心。未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他们一家人同心同德,只要大乾的百姓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七月的御园,“四季桑”的幼苗已经长到半人高,叶片翠绿繁茂,风澈正带着农桑专家们查看叶片的生长情况。阳光洒在他身上,映得他青色锦袍上的桑苗暗纹格外清晰,他的眼神坚定而温和,像极了年轻时的慕容冷越,却又多了几分贴近百姓的温润。
    风澈知道,这只是大乾农桑事业和治国之路的一个新起点。未来,他还要带领大乾百姓,继续推广农桑、发展民生、巩固边防,让大乾的江山越来越稳固,让大乾的百姓越来越富足,让“丝路织星河”的梦想,在大乾的土地上继续延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长乐宫的铜铃在风中轻晃,叮当作响,像在为大乾的繁荣昌盛祝福。慕容冷越和风染霜站在窗前,看着御园里忙碌的风澈,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大乾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的儿子,已经成长为能撑起这片江山的栋梁。而这满宫的温暖与安宁,这全国百姓的幸福与安康,就是他们一生守护的最好成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