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69大乾秋实:丝路农缘连西域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369大乾秋实:丝路农缘连西域 (第2/3页)

能养出吐金丝的蚕!”风澈笑着解释:“这‘四季桑’不仅叶片肥,一年还能收获四次,比普通桑苗多收 twice,若是在西域种得好,于阗的百姓每年能多添不少收入。”

    在农桑研究院,李老向使者展示了“耐旱四季桑”的培育过程——组培瓶里的幼苗带着淡淡的绿色,根系纤细却坚韧,李老用滴管滴入稀释的盐水:“这苗经过盐水驯化,能在含盐量较高的土壤里生长,西域的戈壁滩也能种。”使者们凑近观察,不时点头称赞,其中一位懂农艺的老使者更是激动地说:“有了这般好苗,于阗的戈壁也能变成桑园!”

    风澈还安排使者参观了京城的蚕丝作坊。作坊里,工匠们踩着缫丝车,雪白的蚕丝从蚕茧中抽出,绕成一卷卷银丝;织机前,女工们手指翻飞,将桑丝织成带着西域花纹的锦缎——这是风澈特意让工匠们设计的,既有大乾的桑苗图案,又融入了于阗的卷草纹,使者们见了,纷纷赞叹:“这般精美的锦缎,若是带回于阗,定能让百姓们爱不释手!”

    合作细节敲定那日,风澈在长乐宫设宴款待于阗使者。餐桌上,摆满了用农桑产品制作的菜肴:桑果酒清澈甘甜,桑叶饼酥脆可口,蚕丝酥软糯香甜,还有用蚕蛹做的小菜,香酥入味。风染霜亲自为使者斟酒,笑着说:“这些菜肴都是用‘四季桑’的桑叶、桑果做的,你们尝尝,也算是提前感受大乾农桑的滋味。”

    于阗使者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赞道:“皇后娘娘贤淑,太子殿下能干,大乾有这般帝后与储君,难怪能国泰民安!小臣回去后,定要劝国王多派匠人来大乾学习,让于阗也能像大乾一样,百姓富足,国家兴旺。”

    宴后,风染霜将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交给使者——几匹用“四季桑”蚕丝织成的锦缎,上面绣着大乾与于阗的地图,用桑丝连接两地;还有几盒桑果干和桑叶茶,“这桑果干能保存许久,你们路上可以吃;桑叶茶能清热降火,适合西域干燥的气候。”

    使者们接过礼物,感动不已,再次躬身行礼:“谢皇后娘娘赏赐!于阗与大乾的情谊,定会像这桑丝一样,绵长坚韧!”

    几日后,于阗使者启程回国,风澈亲自送到城外。他将装有“耐旱四季桑”苗和蚕种的木箱交给使者,又叮嘱随行的农桑专家:“到了于阗,先别急着种桑,一定要先测水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法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传信回京。”

    “请太子殿下放心!”专家们躬身应道,跟着使者的队伍,朝着西域的方向出发。

    风澈站在城外,望着队伍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际线,才转身回京。刚进长乐宫,就见风染霜正坐在窗前,手里拿着一件未绣完的锦袍,上面绣着西域的卷草纹和大乾的桑苗,针脚细腻,色彩和谐。

    “母后,您这是在给谁绣锦袍?”风澈走上前,好奇地问道。

    风染霜笑着举起锦袍:“给你绣的。明年农桑节,于阗的匠人要来京城,你作为监国太子,得穿件得体的衣服接待他们。这锦袍用的是‘四季桑’的蚕丝,又绣了两国的花纹,既显身份,又能体现两国的情谊。”

    风澈接过锦袍,指尖触到丝滑的面料,心里满是温暖:“多谢母后,儿臣很喜欢。”他顿了顿,又道,“儿臣刚才收到苏州传来的消息,那边的蚕丝作坊已经和西域的胡商签订了长期合约,明年的桑丝订单已经排满了,农户们都在忙着扩种桑田,有的甚至还联合起来,成立了‘丝路桑蚕合作社’,打算直接把蚕丝运到西域去卖,能多赚不少钱。”

    慕容冷越这时也从御书房过来了,手里拿着一份奏折,是关于西域贸易的:“朕刚批了户部的奏折,同意在敦煌设立‘丝路农桑贸易站’,专门负责大乾与西域的桑蚕产品交易,还能为去西域的农桑专家和工匠提供补给。你觉得,谁来负责贸易站的事务比较合适?”

    风澈想了想,回答道:“儿臣觉得王匠伯很合适。他熟悉西域的风土人情,又懂农桑技艺,既能协调贸易事务,又能指导西域的桑苗种植,还能及时向京城传递消息。”

    慕容冷越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朕已经让人去传旨,让王匠伯下个月就去敦煌筹备贸易站。”他走到风澈身边,拍了拍他的肩,“你这一年来,无论是推广农桑,还是处理外交事务,都做得很好,朕很欣慰。再过几年,等你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朕就能放心地把江山交给你了。”

    风澈躬身行礼:“儿臣能有今日的成就,全靠父皇母后的教导和支持。儿臣定不会辜负父皇母后的期望,定能守护好大乾的江山,让百姓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