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学堂、祠堂、村委楼进度 (第3/3页)
不过村委楼确实是在学堂的对面,但是祠堂这种追念先祖的地方,被后挪了二十米,不仅仅是考虑到祠堂的特殊性不适合在大路边,还考虑到了祠堂门前也要预留一个空地出来,方便逢年过节的时候,来祭拜的人有位置站立,加上一些长凳的话,平时还可以当做村里的休闲广场。
看着刚清理出来的地基和旁边堆积如山的材料,谢广福已经能从眼前的平地看到祠堂和村委楼建成后的样子了。
祠堂得建得庄重些,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是个传统的院落样式。
进了大门是个宽敞的前院,准备种上松柏,放个大香炉。
正殿要建得高大明亮,最里面是做好的神龛,用来供奉全村人的祖先牌位。
他特意在正殿两边墙上设计了能挂画、贴字的地方,以后可以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画像、逃荒时的画,还有对村子有贡献的人都记录上去,让这里变成桃源村活的历史。
正殿两边还各建一个侧殿,一个当村史陈列室,放些老物件,另一个存放村里红白喜事用到的统一制式的桌椅板凳还有香烛纸钱什么的。
村委楼这边就得实用为主了,同样是青砖建筑,但样式要简洁明了。
一楼进门是个大厅,墙上做一大片公告栏,官府文书、村里通知、账目公示都贴在这里。
旁边设个总务室,理事会的成员以后每天都有人在这里值班,村民开证明、办事情就不用到处找人了。
最重要的是那个大议事厅,能坐下百来号人,开全村大会就不用去小广场集合了、旁边的小议事厅是给理事会成员开小会用的。
还得专门隔出一间结实的档案室,存放全村的文书、地契和重要文件。
二楼是阅览室和调解室,谁家有什么纠纷需要村委调解,就在这里说事,清静又正式。
阅览室设计得像个小教室,以后靠墙的大书架放些农书、历书,农闲时村民可以来看看书,以后还能在这里让大家学些新技术,培养培养新农业人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