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3:构建全国发行网络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83:构建全国发行网络 (第2/3页)

。”王肯定地点头,“而且不能等到《家和万事兴》播出看效果再动手,现在就要开始准备。电视剧周期相对短,市场需求稳定,尤其是好的剧集,各级电视台都是抢着要。只要我们能量产优质内容,就不愁销路。”

    “具体怎么执行?”韩三坪来了兴趣:“厂里以前也拍过电视剧,但效益一般。”

    王盛伸出两根手指:“两条腿走路。第一条,还是用厂里的老办法,征集剧本,不过这次要扩大范围,不能只盯着京城这块地儿,面向全国征集剧本,题材不限,家庭伦理、年代传奇、古装历史、现代都市都可以,关键是本子要好,要符合老百姓的审美,有收视潜力。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咱们设立高额奖金,不怕没有好本子送上门。”

    韩三坪微微颔首:“这倒是个办法,能广纳贤才。那第二条腿呢?”

    “第二条腿,就是我或者其他人来出点子,或者说提供故事核心、人物设定和大致框架,然后需要一支专业的编剧团队来把它落实成完整的剧本。”

    王盛顿了顿,看着韩三坪:“这支团队的组成,有两种选择。一是用厂里现有的在职编剧,他们经验丰富,熟悉政策红线;二是盛影传媒自己招聘一批年轻编剧,按照我的要求,进行……流水线化生产。”

    “流水线化生产剧本?”

    韩三坪对这个词感到有些新奇,又有些疑虑:“这能保证质量吗?艺术创作可不是车间里拧螺丝。”

    王盛笑了笑:“厂长,我不是说要抹杀创造性。而是指一种工业化的工作方式。

    比如,我可以设定一个家庭温馨喜剧的类型,明确核心冲突、人物关系、每集的戏剧任务和笑点分布。

    编剧团队在这个框架之下进行创作,分工合作,有人负责主线,有人负责支线,有人专攻台词笑料,最后再由核心责编统稿润色。

    这样效率高,风格统一,也能避免一个人闭门造车可能出现的偏差。

    好莱坞、港台的很多商业剧集都是这么做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人,建立有效的流程。”

    韩三坪若有所思。

    王盛的模式听起来确实更高效,更符合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而且,由王盛这个市场嗅觉敏锐的人来把控“点子”和方向,成功率或许更高。

    他权衡了一下,拍板道:“两条腿走路,稳妥。征集剧本的事,我交给厂艺办去办,尽快把风声放出去,面向全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