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7:门派底蕴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17:门派底蕴 (第1/3页)

    王盛的管理系专业面试,结束得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快。

    考场内,面对几位资深教授关于电影市场、制片管理、乃至国企改革与文化市场结合等问题的提问,王盛从容不迫,对答如流。

    他没有引用任何教科书上的刻板理论,而是结合盛影传媒和电影厂联盟近一年来的实战案例,从“婚庆电影”的利润模型,到“电视电影”工业化流水线的成本控制,再到与爱多VCD的渠道合作模式,侃侃而谈。

    他的阐述,既有宏观的战略视野,又有微观的操作细节,甚至对一些未来趋势的判断,让在座的教授们都感到耳目一新,时而凝神细听,时而颔首赞许。

    这不像是一场考试,更像是一次高水平的行业交流。

    王盛展现出的,绝非一个普通备考青年应有的知识储备,而是一个已然在市场中搏击风浪、并成功引领潮流的年轻掌舵者的深厚积淀与敏锐洞察。

    面试官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心中已然有了结论。

    这样的人才,与其说是北电要考察的学生,不如说是北电亟需与之建立紧密联系的合作者。

    所谓的考试,更像是一个形式,一个将这位“北影厂世子”、“总舵主”正式纳入北电体系的名正言顺的桥梁。

    果然,面试刚结束,王盛还没走出考场大楼,招生办的孙主任便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

    “王总,精彩,太精彩了!几位老师都对您赞赏有加啊!”孙主任压低了声音,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我们刘院长想请您过去坐坐,聊一聊。您看现在方便吗?”

    王盛对这番待遇并不意外,平静地点点头:“孙主任客气了,叫我王盛就好。方便,请带路。”

    院长刘国碘的办公室在行政楼的顶层,宽敞明亮,书架上堆满了电影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墙上挂着几幅颇具意味的摄影作品,彰显着主人作为摄影系教授的艺术底蕴。

    刘国碘院长年约五旬,气质儒雅中带着干练,见到王盛进来,立刻从宽大的办公桌后站起身,绕过桌子主动伸出手,笑容亲切而真诚。

    “王盛同学,欢迎欢迎!快请坐。”刘国碘招呼王盛在会客沙发上坐下,孙主任亲自泡了茶后,便识趣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刘院长,您好。”王盛微微欠身,礼节周到。

    “好好,别拘束。”刘国碘坐在对面,仔细打量着王盛,眼中满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