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1:破局之谋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81:破局之谋 (第2/3页)



    更重要的是,它掌握了一条绕过传统发行体系的、直接连接市场的通道——虽然还不完善,但已显雏形。

    韩三坪等众人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才再次开口,他的声音更加沉重,抛出了最关键的问题:“同志们,冷静一下。名字、面子,固然重要,但更要命的是里子!”

    他目光锐利地扫视全场:“这套整合方案的核心目的之一,或者说,最致命的一点是——中国电影公司,要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收缴之前已经下放、或者说我们凭借市场力量争取到的,电影厂对接地方的国产片发行权!”

    此言一出,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发行权!

    这正是王盛和北影厂联盟过去两年拼命争夺、并赖以打破僵局的核心权利!

    从电视电影通过联盟渠道发行,到后来《30天》在九地的成功试水,靠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省级公司的壁垒,实现了制片方与电视台或地方影院的更直接对接。

    虽然过程艰难,阻力重重,但这扇门已经被撬开了一条缝。

    如果这个权利被中影以“集团化整合、统一发行”的名义收走,那么北影厂联盟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的全国发行网络,顷刻间就会分崩离析!

    他们将被重新锁回那个受制于人的笼子里,辛苦制作的作品,命运又将掌握在别人手中。

    “这……这是釜底抽薪啊!”财务处处长喃喃道,脸色发白。

    他太清楚失去发行自主权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利润将被层层盘剥,现金流将重新变得不可控,北影厂刚刚实现的良性循环可能就此中断。

    “绝对不能答应!”

    “这比丢了厂名还可怕!”

    “韩厂长,我们必须顶住!”

    韩三坪看着再次激动起来的众人,缓缓道:“顶?怎么顶?这是上层在讨论的方案,涉及的是全国电影资源的重新布局。光靠我们北影厂一家反对,声音够吗?理由充分吗?”

    他看向一直沉默的王盛:“王盛,这件事,关乎我们北影厂的命脉,也关乎你一手搭建的盛影传媒和联盟的未来。

    你一直脑子活,路子广,对上面的风向和市场的变化也敏感。说说看,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破?怎么才能保住我们的发行权,甚至……实现我们‘北影集团’的构想?”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王盛身上。

    这位年轻的“财神爷”、“票房之王”,早已用无数次的成功证明了他的眼光和能力。

    在这种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意见,或许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王盛迎着众人期待、焦虑、探寻的目光,停止了沉思。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沉吟了片刻,似乎在整理思绪,又似乎在斟酌措辞。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语气平稳地开口,说出了他思考已久的破局之策:

    “韩厂长,各位领导,对方的方案,看似强大,依托中影的传统地位和发行网络,试图以行政力量完成整合,重新确立发行端的绝对垄断。但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弱点,或者说,与当前大势并不完全契合的地方,我们可以作为突破口。”

    他条理清晰地分析道:

    “第一,‘抓大放小’与‘激发活力’的政策导向。当前国企改革的核心思路是‘抓大放小’,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北影厂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了扭亏为盈,培养了队伍,开拓了市场,正是‘活力’的典型代表。

    如果强行用旧的行政整合模式,将我们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重新纳入一个可能僵化的庞大体系内,是否符合‘激发活力’的改革精神?这一点,我们可以向上反映,争取高层领导中支持改革、看重实效一派的认同。”

    “第二,发行端垄断与市场规律的背离。《30天》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分账制和更灵活的发行模式的生命力。如果走回头路,重新强化发行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