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7:初见双冰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217:初见双冰 (第1/3页)

    一九九九年二月末至三月初的这段时光。

    对王盛而言,又是咸鱼时间。

    盛影传媒与光线传媒在京信大厦的新巢穴已然稳固,各部门如同精密的齿轮,在各自轨道上平稳运行,发出低沉而高效的嗡鸣。

    数百名编剧组成的编剧团队持续产出着剧本,电视电影事业部维持着“周末影院”的稳定供应,婚礼录像三大业务线深入城乡,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王长钿忙着扩充部门,要上马的项目太多了。

    这个年代的电视市场,太缺少优质的娱乐节目,基本上,推出什么节目,都有人看。

    蔡怡浓和李囯立则沉浸在《绝代双骄》愈发细致的筹备中。

    王盛这个总舵手,反而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调整和布局后,短暂地清闲了下来。

    他每日依旧准时到办公室,批阅文件,听取李婷婷的汇总汇报,偶尔与各业务线负责人开个短会。

    但需要他即刻拍板、亲自冲锋陷阵的大事确实少了许多。这种闲适,让他有更多时间沉淀思考,审视公司这艘巨轮的航向,也关注那些正在萌芽的新项目。

    电影方面,他亲自挂帅的“影院级电影”业务,在《30天》和《当幸福来敲门》接连取得成功后,下一个项目自然备受内外关注。

    但王盛并不急于立项。

    他手头有几个剧本在孵化,但都还在打磨阶段,唯一明确由他亲自执导的,便是刚刚交代下去的主旋律电视电影《红旗》。

    历史正剧组的组长周放效率很高,带着组员走访了尚健在的当年参与过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老工程师、老工匠,查阅了大量尘封的档案资料。

    几天后,他带着一份更加详实的故事大纲和人物小传,再次走进了王盛的办公室。

    “王总,我们查阅了不少资料,也找到了一位当年在北平军管会负责后勤保障的老同志回忆录片段。”

    周放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考据后的笃定:“主角我们初步设定为一个从延城过来的年轻技术骨干,叫林恒。他精通机械,但对北平这座大城市和复杂的旧技术人员圈子不太适应。任务是确保电动升旗装置万无一失,但他发现图纸不全,关键零件短缺,甚至有人对新技术心存疑虑……”

    王盛仔细翻阅着大纲,听着周放的讲述。

    故事框架在《前夜》的基础上,更加贴合这个时代的叙事习惯和史料支撑,突出了技术攻坚的细节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建立。

    “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