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内功小成 (第3/3页)
的项目书,“融资,是关键。”
王盛早有准备,直接问道:“老师,中影这边,北影制片公司,能出多少?”
韩三坪没有立刻回答,显然在心里快速盘算着。
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道:
“北影制片公司这几年,跟着你的项目,确实赚了不少。
但你要知道,集团有集团的规矩,部分利润要上交,统一分配,这也是我能得到集团内部其他派系支持,顺利推行改革的原因之一,利益要共享嘛。
剩下留存在北影的利润,大部分也投入到了北影制片基地的设备更新和人才引进上了。毕竟,咱们的‘内功’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
他停顿了一下,给出了一个数字:“我能动用的,最多……五千万。这已经是极限了,还得上会讨论。”
王盛点点头,对这个数字并不意外。
国企的运作模式有其固有的程序和限制,韩三坪能挤出五千万,已经显示了极大的支持和魄力。
“五千万……”王盛沉吟着,“是个重要的基石。”
韩三坪看着他,继续说道:“除了这五千万,我还可以想想其他办法。
比如,拿着你这个‘弘扬中华文明’的题材和创意,去游说一下其他几家跟文化口关系近的国企,看看能不能拉点投资。
另外,广电那边或者宣传部,对于一些重点的、有文化输出潜力的项目,偶尔会有一些专项补助或者政策扶持,虽然额度不会太大,但也是个补充。我可以去试试争取一下。”
王盛明白,这就是韩三坪作为体制内掌舵人的价值和能量所在,他能撬动一些王盛作为民营公司难以直接触碰的资源。
“那就辛苦老师先帮忙问问,探探路。”王盛从善如流,“至于最终的投资比例和具体方案……”
他顿了顿:“等下个月,成龙老师拍完《尖峰时刻2》就会来京城,我们约好了详谈。
到时候,听听他的具体意向,他对项目的看法,还有他那边能带来的资源,包括可能的海外投资或分账条件。
等他那边的底牌亮清楚了,咱们再最终敲定融资结构,落实各方的出资,这样更稳妥。”
韩三坪闻言,赞同地点了点头:“嗯,稳妥点好。成龙毕竟是国际巨星,他的加入方式和条件,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和风险结构。等他来了,面对面谈清楚,再最终拍板不迟。”
两人又就项目的一些其他细节,比如与好莱坞特效团队(如工业光魔)的接洽进度、国内各电影厂技术力量的协调等交换了意见。
不知不觉,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在这番关乎数亿投资、牵动未来产业格局的深入交谈中流逝。
窗外的阳光愈发炽烈,预示着春日的暖意正逐渐驱散最后的寒意。
王盛起身告辞时,韩三坪亲自将他送到办公室门口,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凝重:
“盛子,放手去干!这是个硬仗,但也是值得打的一仗。国内这块,我给你兜着底。咱们一起,看看能不能真把这‘博物馆’,给折腾出个名堂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