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造梦者 (第2/3页)
将虚拟的影视世界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可体验的实体空间。
其首创的‘沉浸式体验’模式,如‘朱家院落’生活体验、‘金沟河’安全淘金、‘元宝镇’街区角色扮演等,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也显著增加了二次消费和滞留时间……”
……
《经济参考报》则从产业经济角度切入,标题是《“影视杠杆”撬动区域经济,一个新文旅模式的崛起》。
文章指出:“‘闯关东影视城’现象,标志着中国文旅产业正在从传统的‘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体验经济’、‘IP经济’升级。
它成功地将文化内容(影视剧)转化为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旅游产品,形成了‘影视播出-观众共鸣-旅游体验-消费延伸-口碑传播-影视再升温’的良性闭环。
这套以优质影视IP为核心,以沉浸式体验为手段,深度绑定地方文化资源,实现影视、旅游、商业、地产等多业态联动发展的模式,或许将为正处于探索期的中国主题公园和文旅地产行业,提供一条全新的、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
“主题公园”(Theme Park)这个概念,在中国并非完全陌生。
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诸如“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微缩景观型公园就已引入类似概念。
而1999年,大连金石滩更是提出了建设“发现王国”主题公园的计划(虽然后来历经波折)。
但媒体和业界普遍认为,此前国内大多项目要么是机械游乐设施的堆砌,缺乏文化内核;要么是静态的景观展示,互动性不足。
而“闯关东影视城”这种深度绑定一个当下最热门的文化IP,并赋予其高强度、高参与度“沉浸式”体验的模式,无疑刷新了人们对“主题游乐园”的认知。
……
很快,有嗅觉敏锐的媒体记者开始深挖这套模式的幕后推手。
《中国青年报》的娱乐版和经济版罕见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