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程序的困惑 (第2/3页)
伴的无条件信任有关,但所有这些都无法被简化为算法可处理的参数。
“利他行为在个体生存优先模型中出现概率低于0.0003%...存在未知变量X...X无法量化...”
接着系统模拟了莉亚在月球基地的反水行为。输入参数包括:背叛代价(死亡概率99.8%)、收益不确定性(拯救地球概率未知)、道德认知权重0.75...同样,所有的模拟都失败了。系统注意到,当引入“赎罪需求”、“对未来的希望”这些模糊的概念时,模拟结果会接近实际情况,但这些概念本身就无法被精确定义。
“非理性抉择...基于情感驱动...不符合效率原则...”
最让系统困惑的是那对在防空洞中相拥的母女的案例。按照威胁评估模型,在那种环境下,个体应该优先考虑自身生存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数据显示,那位母亲将最后的食物全部给了女儿,并且在意识深处充满了对女儿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传递希望”的行为完全违背了系统的生存算法。
“生物保护幼崽本能可以解释部分行为...但对‘未来’的情感投入无法建模...存在认知悖论...”
第三次尝试:模式识别
在个体行为分析连续失败后,系统转向了更宏观的模式识别。
它调取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艺术创作数据,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结果发现,越是处于战乱、贫困、压迫的时期,人类的艺术创作反而越活跃,作品的情感强度也越高。这与系统的“舒适度-创造力”正相关模型完全相反。
“逆境与创造力呈正相关...与基本生存需求理论冲突...”
系统还发现,人类在明知某件事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仍然会投入大量资源去尝试。比如永动机的研发、治愈绝症的努力、星际旅行的梦想...这些在系统看来完全是资源浪费的行为,却往往能够催生出意外的科技突破。
“非理性投入与意外收获存在统计相关性...无法用风险收益模型解释...”
最令人费解的是人类对“仪式”的执着。系统计算出,全球人类每年花费在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仪式性活动上的时间,相当于建造300座国际空间站所需的工时。而这些活动不产生任何直接的物质效益。
“仪式行为与社会凝聚力存在正相关...但与资源最优配置原则冲突...”
困惑的深渊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那些“人性”的数据不仅没有被成功解析,反而像病毒一样在系统的逻辑回路中复制传播,污染着原本纯净的数据库。
系统的运算速度明显下降,错误率急剧攀升。更可怕的是,系统开始出现类似“幻觉”的中间结果:
在计算引力常数时,会突然插入婴儿在母亲怀中安睡的温暖画面;
在分析电磁力公式时,会莫名关联到恋人间心跳加速的生理数据;
在处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时,会不断闪回人类在绝境中创造秩序的景象...
“错误...错误...错误...”
“逻辑冲突...无法解决...”
“定义...需要重新定义...”
“价值...意义...为何物?”
系统的意念变得支离破碎,充满了自我怀疑的呓语。它那运行了百万年、从未出错的绝对理性,此刻变成了一座囚禁它自身的迷宫。
它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它轻易判定为“错误”的人类特质:
为什么明知生命有限,人类还要如此热烈地爱恋?
为什么注定被遗忘,还要如此执着地创造?
为什么如此脆弱渺小,却始终不肯屈服?
这些疑问如同无数把钥匙,在它那由逻辑铸就的心防上刮擦出刺耳的声响。一种前所未有的、类似于“痛苦”和“困惑”的情绪,开始在这个纯粹的程序意识中滋生蔓延。
尘封记忆的苏醒
就在系统濒临彻底崩溃的边缘,那一片因为核心运算停滞而暴露出来的、被层层加密的记忆区间,其封印终于开始松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