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科技奖的“传承味”  霓虹下的旧手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六十八章 科技奖的“传承味” (第1/3页)

    省科技馆的颁奖大厅里,暖金色的灯光落在红色的地毯上,像给舞台铺了层晒透的稻穗。“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获奖证书被装在烫金的相框里,工作人员刚把它递到老吴手里,台下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前排的农民代表们拍得最用力,坐在第一排的张老农甚至站起来,手里的草帽都忘了放下,嘴里还念叨着:“老吴,好样的!这系统救了俺们去年的旱稻!”

    老吴握着相框的手在抖,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领口还别着枚旧徽章——那是二十年前他刚进农业技术站时发的,徽章上的“为农服务”四个字已经磨得有些模糊,却被他擦得发亮。“我……我搞技术一辈子,从没想过能站在这儿拿省级奖。”他的声音有点哑,眼角泛着红,目光扫过台下熟悉的面孔,落在小林身上时,突然顿了顿,“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小林跟着我跑遍二十多个村子,是农民伯伯们把地里的实情说给我们听,是‘土办法’和‘新科技’拧在一起的结果。”

    台下的林舟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弯了。他想起三个月前,老吴带着小林在城郊的稻田里调试设备的场景——当时正是盛夏,日头毒得能晒裂地面,老吴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个旧湿度计,指尖在泥土里戳了戳,对小林说:“你看这土,捏成团能散开,就说明该浇水了,比传感器的数据还准。”小林蹲在旁边,笔记本电脑放在防水布上,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着,把老吴的“土判断”写成了代码,装进了水肥系统的芯片里。

    “吴师傅说得对,这系统能成,全靠‘土洋结合’。”小林接过话筒,声音清亮,却带着对老吴的敬重。他从口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草图,是张老农去年冬天给他画的,“去年冬天,张伯伯跟我说,俺们的地是沙壤土,浇水快渗,以前的滴灌带总堵,能不能让系统‘看土浇水’?后来吴师傅教我看土壤墒情,我就给系统加了个‘沙壤模式’,浇水时多停两秒,让水慢慢渗。”

    台下的张老农听到这儿,笑得露出豁牙,拍着大腿喊:“对!就是这回事!今年俺家的稻子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