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沈羡: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第3/3页)
查不了,只能向天后上疏弹劾。
裘英一开始听那少年所言,还频频点头,听到后面,目光凝了凝,心头不悦。
沈羡道:“这些都要询问清楚,记录在案,连同金鳞帮和卢昉等人卷宗,再一并交付神都有司论处。”
大理寺乃是审判机关,并非侦查机关,周良又不是他的爪牙,那到时候不一定凭他心意,牵连到安州方面的官员。
周良在大理寺这么久,崔卢两族还活蹦乱跳,可见这位酷吏也是个投鼠忌器,欺软怕硬的主。
沈斌闻言,有些摸不清自家儿子话中的意思,沉吟道:“沈学士的意思是,再鞠问一番?”
裴主簿看向眼前的这对父子,疑惑目光落在沈羡脸上,心底有些猜测。
沈羡沉吟道:“卢昉和刘建二人在谷河县为官多年,不知作下多少恶事,不知和安州方面有没有牵扯,还是要进一步挖掘才是。”
这等小县城婆罗门,犹如中县干部,在州一级层面都有人情攀扯,否则何以做到铁打的县丞,流水的县令?
“沈学士。”裘英闻言,脸色就些幽晦,问道:“学士乃是文学侍从之臣,又非察院御史,这些不该是学士能够部署的吧?”
大景朝的昭文馆、崇文馆、史馆虽然清贵,但如不加职事官,其实权力有限。
沈羡看向裘英,心头涌起一股玩味,故作诧异道:“裘长史觉得本官建言不妥。”
“沈学士乃清贵之臣,岂可让这等地方庶务脏了手?”长史裘英理直气壮道:“纵然要查,也当以我安州官员为主,下官在此,得使君所托,查验钱粮,既然刘建、卢昉二人还有隐案未发,自然由下官和安州的张参军审问,这二年,谷河县钱粮上缴多有迟缓,使君再三申斥,下官这次定要询问出原委!”
一旁的张戎正要呵斥,却听到一声清咳声,心头一动,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沈羡默然片刻,道:“裘长史说的不无道理。”
沈斌张嘴欲辩,却被沈羡一个眼神所止,心头疑窦丛生,但只得暂且压下。
“卢昉先不论,那刘建就让裘长史先行审讯。”沈羡想了想,转眸看向沈斌道:“沈明府意下如何?”
沈斌闻言,嘴唇翕动了下,道:“此事……是否有些不妥?”
裴主簿看着这一幕,眸光闪烁不停,心头涌起一股明悟。
只怕是要引蛇出洞吧?
裘英闻言,心头大喜,点头道:“沈学士所言极是。”
只要他得了审讯机会,就可叮嘱刘建管好自己的嘴,最好硬气一些,自我了断。
张洵在一旁听着,觉得哪里有些不对,但见裘英如此热切,又看向那身着绯色官袍的官员,只得将心底疑惑暂时压下。
张洵和沈斌在安州有不少工作往来,但实际并未见过沈羡,心头虽然有些猜测同姓一沈,可能是兰溪沈氏在京都的年轻子弟。
毕竟沈临在京为秘书监少监,其子弟在昭文馆这等文学侍从衙门任职,也不出奇。
当然,随着时间过去,二人很快都会回过味儿来。
而裘英起得身来,道:“那下官和张参军先去预审刘建。”
沈羡点了点头,道:“裴主簿掌勾检文书,也跟着过去记录。”
如果没有谷河县的人跟着,只怕裘英会起疑。
此刻,看向身穿千牛卫服的薛芷画。
薛芷画明了其意,准备等会儿隐匿身形,随着裘英和张洵二人,准备监视两人串供。
等众人离去,县衙大堂中一时间就剩下沈羡和沈斌。
沈斌默然片刻,道:“你怀疑裘长史?”
沈羡端起茶盅,道:“搂草打兔子,顺藤摸瓜。”
“可就算是拿到刘建勾结安州有关官员的证据,你又如何查下去?”沈斌眉头紧皱,问道。
不过,不到一个月时间不见,沈斌觉得已经有些不认识自家儿子了。
安州刺史乃是正四品上的绯袍官员,不好对付。
不怪沈斌不知神都情形,邸报传至天下本身就需要时间,而那位年轻内监并不知道沈羡此刻身上还兼有河北道黜陟使的差遣,可以全权介入安州的事务。
沈羡沉吟道:“那就一级一级查下去,上不封顶,连根拔起。”
刘建和卢昉不过是两条小鱼,想要抓到大鱼,就要给他们串联、互相攀咬的时间。
而且必须趁快,如果给刚才那裘英反应的时间,他很快就能猜出他沈羡乃是沈斌之子,一旦僵持下来,就不会这般忙中出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