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大学破唯论 (第2/3页)
带的研究生小苏,那个为了撰写一篇关于秋瑾女性意识的论文,不辞辛劳地在档案馆里泡了整整三个月的学生。小苏将民国时期的报纸微缩胶卷一卷卷地仔细翻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终好不容易完成了论文,并投稿到一个核心期刊。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初审的结果竟然是“选题过于冷僻,缺乏现实意义”,直接将小苏的心血毙掉。可林薇心里清楚,小苏的论文逻辑严密,史料扎实,绝对是一篇优秀的学术作品。
周明远叹了口气,拍了拍她的肩膀:“小林啊,你还年轻,没经历过以前的日子。” 他眼神飘向远方,“我刚留校那会儿,考核没这么‘精细化’。大家凭良心做学问,有人十年磨一剑写出部传世专著,有人年年有小成果但不惊人,可学院里的氛围,是真的‘润物细无声’。现在倒好,工业社会那套 KPI,把大学也变成了流水线工厂。”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刹车声,一辆黑色轿车如同一道黑色闪电般疾驰而来,然后“吱呀”一声稳稳地停在了台阶下。
车门缓缓打开,一个身着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男人从车上走了下来。他步伐矫健,步履匆匆,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他去处理。
这个男人正是人文社科处的王处长。他的出现引起了林薇和周明远的注意,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他。
王处长面带微笑,快步走上前来。当他的目光与林薇和周明远交汇时,脸上立刻浮现出一种公式化的笑容,显得有些生硬和不自然。
“周教授,林老师,你们好啊!”王处长热情地打招呼道,“新的细则你们都看了吧?这可是为了响应国家‘破五唯’的号召啊,咱们得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努力啊!”
周明远见状,连忙向前迈了一步,语气恳切地说道:“王处长,我明白高质量发展是好事,但也得根据学科特点来制定政策吧?像我们历史、文学这些基础学科,本身就出成果比较慢,您这一下子把门槛抬高到 B 刊,这不是逼着大家要么去造假,要么就直接躺平吗?”
王处长原本脸上挂着的笑容逐渐变得有些僵硬,他轻轻推了推眼镜,似乎想要掩饰一下自己的尴尬。缓了一口气后,他继续说道:“周教授,您这样说可就有点片面了。学校的决策也是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的,您想想看,那些顶尖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顶尖,不都是靠着一项项顶尖的科研成果支撑起来的吗?”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而且,咱们的细则里不是也写得很清楚嘛,‘或等同于该级别之成果’,也就是说,您要是能拿到一个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那同样也是符合要求的呀。”
听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几个字,一直没有说话的林薇终于忍不住插嘴道:“王处长,您可能不太了解这个奖的评选难度吧?要想获得这个奖,需要经历多少繁琐的流程,耗费多少心血啊!我们每年光是本科教学的工作量就已经快要把我们压垮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去搞这些呢?”
王处长显然对林薇的打断有些不满,他皱了皱眉,然后用一种略带官腔的语气说道:“所以说啊,这就是对大家的一种考验嘛!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做老师的也不能固步自封,得与时俱进才行啊!”
说完,他看了看手表,似乎想起了还有其他事情要忙,便匆匆站起身来,说道:“好了,我还有个会要开,就先不跟你们多说了。”说罢,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房间。
轿车扬尘而去,留下林薇和周明远站在原地,被风吹得浑身发冷。
三、多面开花的荆棘路
回到文学院的办公室,林薇还没坐稳,隔壁的李娜就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李娜是新锐的比较文学学者,脑子活、人脉广,往年考核总能想出些 “新花样”。
“薇薇,你听说了吗?理学院那边更绝!” 李娜往椅子上一坐,抓起林薇桌上的水杯就灌了一大口,“他们新细则里,‘代表作’可以是顶刊论文、国家级课题、发明专利…… 但你知道吗?那个‘发明专利’,还得是‘国家发明’或者‘欧美澳专利’!我们文学院的,这辈子估计都跟这玩意儿不搭边。”
林薇揉了揉太阳穴:“我们院也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