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虾皮笋丁包 (第1/3页)
“哎,不用了,我自己来就行。”说着就要往厨房抓人。
柳氏一把拉住她:“没事,那浑小子一天到晚使不完的牛劲,你去拿换洗的衣裳。”
周临安平静的看着几人,奇怪的是,以前看见娘和弟弟给孟鸢干活,对她厌恶憎恨至极,这回却毫无波动。
“你听娘的,我去帮忙。”
周临安起身走进厨房,将热水往浴房端,打发玉明去拿小桶去水缸装冷水。
这一幕不仅孟鸢被惊呆了,就连柳氏也被吓了一跳。
临安素来不喜他大嫂,若说往孟鸢水里吐口水她是信的,可要说给孟鸢打洗澡水,若不是亲眼所见,打死她也不信。
也好,一家人合该如此。
孟鸢何尝不明白这是周临安在向她释放善意。
柳氏跟孟鸢相视一笑,一家人无需过多计较。
……
天微亮,南街还在打盹儿,早市先醒了。
孟鸢拎着竹篮,先去干货铺:“要虾皮两小包,笋干半斤,青油半坛。”
掌柜眼尖:“小娘子做吃食的?这虾皮今晨新到的,日头一上味就散,趁早。”
“就要这篓最上两把。”孟鸢捻了捻,虾香清,不腥。笋干切口细密,发起来有劲儿。
回到院里,水先上火,笋干入温水,缓发;虾皮小火干烘,一会儿腥气退、鲜香起。
她把案板清一清,四款老口还在,今儿添一款——虾皮笋丁鲜。
笋干发软后切米粒,入滚水焯半盏茶去涩,再捞出控干,将虾皮烘到微卷,切碎放进碗里,拌少许鸡油与高汤精华,最后在拿一撮姜末压腥,少量皮冻小丁混入,这回只放了极少量的猪皮冻丁,主要是为了提鲜,放太多的话反倒失去了虾的鲜。
……
孟鸢把车推到昨天的老位置,昨夜泡好的笋干已切成米粒大小,虾皮用小火烘到微卷发香,和了少许鸡油、姜末与皮冻小丁,拌匀收在一旁——今日新口味,虾皮笋丁鲜。
火一旺,白气从笼缝里往上冒。
还没揭盖,摊前已有人排起了小队。
“孟娘子,我昨日只买到一个,孩子哭到睡着。”
“给我留四个——肉两个,素一个,再来个蘑菇鸡丁。”
“我今儿不走船,就蹲你这儿!”
茶棚掌柜端着壶,朝她挑了挑眉:“听说昨夜有位孙大人夸了你?”
孟鸢笑笑:“掌柜耳朵真灵。”
掌柜嘿了一声,压低嗓子:“昨夜那位随从来我这借火,腰牌我一眼就认出……你这摊子,怕是要旺上去。旺是好事,旺也会招眼。”
孟鸢会意:“承掌柜提点。”
笼盖一揭,香气如潮涌。
最先出笼的是鲜肉汤包。白润鼓胀,褶子层层叠叠,热气携着鲜汤的光泽,晃得人眼睛都直。
“先嘬汤。”她重复一句。
一位船夫“嗤”地嘬了一口,眼睛瞬间眯开,“服了!”
旁边的人见状大笑,伸手去接自家的那只,差点被烫着,仍舍不得松手。
蘑菇鸡丁一揭,菌香拱起,几名脚夫对视一眼,齐齐掏钱:“来,手快有!”
,孟鸢才将写好的小木牌挂好:“鲜肉5|鸡丁4|三鲜3|青菜菇3|新口味·虾笋鲜4(先嘬汤)”。
“虾笋鲜?这名儿就鲜!”
“给我来两个,路上啃着走。”
虾皮笋丁包的味道干净又提劲。
笋的清脆、虾的清鲜,被高汤与皮冻小丁一牵,汤汁不肥,落口却有回甘。
头一圈顾客一尝便点头:“这合我!比肉的轻省,越嚼越有味。”
船上赶路的、茶棚里等人的,都开始指名要这味儿。
不一会儿,写着“虾笋鲜”的那行小字,几乎被指印摸得发亮。
摊侧,一个卖首饰的汉子愈发没了精神,靠着杆子发呆。
旁边老蒸笼摊主扯着嗓门,硬撑着吆喝:“热包子——”
无人应。
他脸上挂不住,甩了个阴阳腔:“路边摊子,一个卖到五文,她当我们都瞎?”
有客人正要反驳,孟鸢笑道:“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合口便好。”
人越来越多,钱匣子沉甸甸。
收钱的当口,一个戴斗笠的黑影在不远处立着,背手不动,像在数她蒸笼的起落。
茶棚掌柜看了一眼,眉骨轻动,“那人今早就等在那儿。”
孟鸢只当没看见,照旧递包子、嘱咐“先嘬汤”。
日头上来,队列却没有短。
一阵铜铃声穿过人群,跟着“嗑嗑嗑”的木靴声,攒出一条道。
来人虎背熊腰,腰间挂着铜秤,袖口缝着一个小“秤”字。
“刘秤砣来了。”有人低声道。
刘秤砣是渡口摊贩的“看口人”,管日租与规矩,脸面不小。
他绕着推车转了半圈,眯起眼:“新来?昨儿就听见动静。牌子挂得清楚,笼子压得正,火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