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守寡后,我靠美食随机摆摊暴富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4章 (第1/3页)

    榨菜肉丝烧麦一出笼,香气比昨日更浓。

    榨菜的咸香混着肉丝的油润,透过薄薄的麦皮直往鼻腔里钻,热气翻腾,像是要把人从肚子里勾起来。

    学子们本就早起读书,肚子空得快,这一闻当场眼睛一亮。

    “给我来一笼!”

    “我也要!”

    铜板叮当响个不停,摊前气氛比渡口还要火热。

    有人边吃边摇头赞叹:“这要是早些年就有这样的摊子,我十遍《论语》也背得下来!”

    柳氏笑得合不拢嘴,手忙脚乱递着油纸袋。周玉明小脸通红,嗓门比谁都大:“别挤!一个个来,今日有榨菜肉丝,吃过的快让路!”

    孟鸢推着车刚刚落定,挡风布一支,笼屉一叠,排队的学子立刻笑声一片:“今日卖什么?还是榨菜肉丝吗?”

    “我昨日就想着再来一笼!”

    氤氲热气还未飘散开来,忽然人群里传来几声冷笑。

    “呵,原来就是这摊子。”

    几个人穿着商贩常见的短褂子,却个个眼神不善。他们后头还跟着伙计,手里抬着笼屉和蒸锅,竟也要在书院门口支摊。

    “这是福来斋的伙计。”有人小声提醒,“镇上卖点心最老的铺子。”

    福来斋掌柜是个圆脸矮胖子,嘴角抿着笑,手里摇着纸扇:“姑娘,这里可是书院门口,读书人多讲体面,卖吃食也得讲究规矩。你占了地盘,也该让别人混口饭吃吧?”

    话里分明就是赶人。

    孟鸢神色平淡:“书院门口是官道,不是你家的地盘。既然大家都能来,凭什么我就不能?”

    掌柜笑意一僵,随即放声:“好,好得很!既然如此,那就各凭本事。咱们今日当场比一比,看看学子们到底爱吃谁家的点心。”

    几家小铺子合伙架起锅灶,摆开架势。

    香味混杂,硬生生把书院门前变成了一个临时早市。

    孟鸢心里清楚,这是他们故意找茬。但她没慌,反而笑了笑,把蒸汽腾起的笼屉揭开。

    “呼——”

    雾气翻涌,烧麦一个个晶莹剔透,薄皮里透出馅心的光泽。榨菜的脆、肉丝的嫩混着米粒蒸出的清香,瞬间盖过旁边的油腻味。

    “娘的,这味儿……真不一样!”

    几个学子忍不住咽口水,当场掏钱:“先来两笼!”

    福来斋的伙计们也不甘示弱,端出他们的点心。可一揭盖子,油味子扑面,学子们皱了皱鼻子。有人买了一笼,咬下一口,当即摇头:“太腻了,不如孟家烧麦清爽。”

    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摊前全挤到孟鸢这边。

    “给我一笼!”

    “我还要昨天那种虾皮笋鲜!”

    铜板叮叮当当地落进钱匣。另一边的摊子却冷冷清清,伙计们急得直冒汗。

    掌柜的脸色铁青,硬撑着说:“这不过是新鲜劲儿!早晚要散!”

    偏偏这时,一阵轻咳传来。

    书院的陈伯言先生负手而立,目光扫过几家摊子,最后落在孟鸢的烧麦上。

    “食之本,在于真味。”

    他淡声道:“浮油乱味,不足为雅。此女之手艺,方为上选。”

    学子们一听,顿时哄笑:“夫子都说了,那还用比?”

    瞬间,胜负已定。

    孟鸢抬眼,与陈伯言目光短暂交汇,轻轻一礼:“多谢先生。”

    掌柜脸面挂不住,只能灰溜溜带人退去。

    福来斋的掌柜回到店里,气得脸都变了形。

    后院里叠了三屉没卖出去的点心,油光一层盖着,冷风一吹就凝了,端上来自己人都吃不下。

    他把折扇往案上一摔:“给我盯死她!书院门口那一条,不把她赶走,我这‘老字号’三个字就撕下来喂狗!”

    当晚,西街巷口就有人散起风来。

    先是挑担脚夫喝了两盅酒,舌头松,说书院门口的新摊子里头“放了怪料”。

    又有穿青衫的游手好闲之徒装作学子模样,故作高深,摇头晃脑道:“新物上口,伤脾胃,还是福来斋的正。”

    再过一阵,墙根下竟多了几张小纸条,写得曲里拐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