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李商隐的三段心债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十三章 李商隐的三段心债 (第2/3页)

又想追求仕途,可最后,啥都没留住。

    这段藏在道观里的爱,成了他一辈子的“慌”——慌当时没勇气,慌宋华阳后来过得好不好,更慌这段感情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就这么没了。

    离开玉阳山后,李商隐去了洛阳,一边读书一边准备考进士。23岁那年,他遇到了柳枝,这段感情,成了他一辈子的“悔”。

    柳枝是个商人家的女儿,活泼得像只小麻雀。那天李商隐跟朋友在湖边喝酒,随口念了写的诗,正好被路过的柳枝听见了。柳枝一下子就停住了脚步,拉着丫鬟的手说“这诗写得真好,我要见写诗人”。

    没过多久,柳枝就真的找来了,大大方方地对李商隐说“我叫柳枝,我想跟你学写诗”。李商隐被她的直白逗笑了,也喜欢上了这个敢爱敢恨的姑娘。

    柳枝不像宋华阳那样害羞,她会拉着李商隐去湖边看鸳鸯,说“你看它们多好,天天在一起”;会把戴的玉簪摘下来,塞给李商隐,说“这是我娘给我的,你拿着,等你考完试,就来娶我”。李商隐拿着玉簪,心里甜得发慌,赶紧点头说“我一定来”。

    约定好的日子快到了,李商隐收拾好东西,准备去柳枝家提亲。他的朋友跟他开了个“恶作剧”玩笑——朋友知道柳枝喜欢李商隐,故意跟他说“柳枝家里嫌你穷,不想让她嫁给你,还说要把她许给别人”。

    年轻的李商隐,没多想就信了。他觉得是个穷书生,确实配不上柳枝,心里又委屈又难过,当天就收拾东西离开了洛阳,连跟柳枝告别的勇气都没有。

    直到后来,他在长安遇到了柳枝的丫鬟,才知道真相:柳枝那天一直在湖边等他,从早上等到天黑,手里还攥着给她做的香囊,最后哭着回了家。没过多久,柳枝的父母就逼着她嫁给了一个富商,柳枝嫁过去后,再也没笑过。

    李商隐听完,手里的茶杯“啪”地掉在地上,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他掏出一直带在身上的玉簪,看着上面的花纹,想起柳枝当初的笑脸,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他怎么就信了朋友的话?怎么就不能去问柳枝一句?怎么就这么轻易地错过了?

    后来他写了《柳枝五首》,其中一句“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满是悔恨。他再去洛阳的湖边,看到成双成对的鸳鸯,再也看不到那个拉着他看鸳鸯的姑娘了。他把那首诗读给湖边的人听,有人问他“这是写你自己吗?”,他摇摇头,说“写一个朋友的故事”——他连承认错过的勇气都没有。

    这段湖边的情缘,成了他一辈子的“悔”——悔自己的懦弱,悔自己的轻信,更悔那支玉簪,再也没机会还给柳枝,也再也没机会跟她说一句“对不起”。

    接连错过两段感情后,李商隐的日子更拧巴了,直到他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氏,才算尝到了点“暖”。

    王氏是个温柔又懂事的姑娘。那时候李商隐已经考中进士,却因为卷进“牛李党争”,做个小官,工资少得可怜,还总被派到外地。王氏从没抱怨过,总是笑着说“没关系,咱们日子慢慢过”。

    他被贬到桂林的时候,王氏在长安操持家务,连件新衣服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