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鬼才的锦囊:李贺诗里的炼金炉 (第3/3页)
醒,突然从床上跳起来,冲到桌边写下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写完后,他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笔,嘴角却带着笑。
他的母亲看着儿子日渐消瘦的脸,看着他咳嗽时捂嘴的手帕上沾着的血丝,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有次她偷偷打开李贺的锦囊,看见里面的纸都快堆成山了,每张纸上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有的字被泪水晕开,有的字被修改得看不清原来的模样。她捧着那些纸,眼泪掉在“呕心”两个字上,把墨迹泡成了一片黑。
道教的翅膀:在仙境与人间之间飞翔
元和三年的夏天,李贺去了王屋山的支脉玉阳山。山上的道观里,道士们在炼丹,炉子里的硫磺味飘得很远,青烟缭绕着,像把整座山都裹进了仙境。他跟着道士们学画符,看他们用朱砂在黄纸上画奇怪的符号,听他们讲“赤虬驾云”“王母赐药”的故事,这些东西像种子,落在他心里,很快就发了芽。
从玉阳山回来后,他的诗里多了些仙气。他写“赤虬停露水草冷,鲛珠落盘莲叶卷”,把传说中的赤虬和鲛珠,都搬进了诗里;他写“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让秦朝的妃子和青凤,在他的诗里过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日子。可他从来不是单纯写仙境,他要的是借仙境的酒杯,浇人间的块垒。
就像那首《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他在长安看到汉武帝的金铜仙人被拆走时写的。那天他站在宫墙下,看着工匠们用绳子绑着金铜仙人的手脚,仙人脸上的铜绿被风吹得簌簌往下掉,像在掉眼泪。他想起玉阳山道士说的“万物有灵”,想起自己“唐诸王孙”的身份,想起科举失利的委屈,心里像被堵住了。
回到客栈,他铺开纸,笔尖蘸着墨,却迟迟不敢落下。直到窗外的月亮升起来,洒在桌上的砚台上,他才写下第一句: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他把汉武帝写成“秋风客”,把金铜仙人写成“携盘独出月荒凉”的孤独者,最后那句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既是写仙人的离别,也是写自己的漂泊,写王朝的兴衰,写所有抓不住的永恒。
有人说他的诗里全是“鬼气”,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些鬼气里藏着的,是对人间的爱。就像他在玉阳山看见的云海,看着像仙境,可云下面,还是昌谷的炊烟,还是娘熬的粟米粥,还是那些让他欢喜让他疼的人间烟火。他把道教的想象当成翅膀,飞过高山,飞过云海,可最终,还是要落回人间的泥土里,因为那里有他要写的诗,有他要呕出的心。
二十七岁那年,他把装满诗稿的锦囊交给沈子明时,虚弱得连话都说不清了。沈子明打开锦囊,看见里面除了诗稿,还有一片干枯的杜鹃花瓣,那是他十七岁在玉阳山摘的,花瓣上还沾着当年的墨点。沈子明知道,这片花瓣里,藏着李贺一辈子的诗心,藏着那个骑驴觅句的少年,藏着那个把人间烟火熬成诗的鬼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