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诗坛的孤星:中唐变局的李贺革命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六十一章诗坛的孤星:中唐变局的李贺革命 (第2/3页)

》,拍着桌子叹“黑云压城城欲摧”写得霸气,再读《秋来》里“恨血千年土中碧”,又忍不住皱眉:“这孩子的诗,怎么比我的还怪?”其实李贺的“怪”和韩愈的“险”根本不是一回事:韩愈的怪是“勇士赴敌场”的刚猛,是为突破唐诗旧框框较劲;李贺的怪是“空山凝云颓不流”的阴郁,是心里的苦没处放,只能往幻境里钻。

    两人曾在酒肆偶遇,韩愈问他:“你这诗里的鬼啊仙啊,都是哪儿来的?”李贺刚喝了口劣酒,呛得咳嗽:“韩公见的是人间事,我见的是心里的鬼。”韩愈听了一怔,随即大笑:“好个心里的鬼!也别总跟鬼打交道,多写写人间。”李贺没接话,他知道,人间的苦比鬼还重,不躲进幻境里,诗就写不出来。

    中唐的诗坛本就热闹:白居易写“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把民苦唱得直白;刘禹锡写“沉舟侧畔千帆过”,把贬谪的愁藏得通透。李贺夹在中间,活像个异类——他不写大白话,也不写大道理,把“细瘦通眉”的自己,揉进“牛鬼蛇神”的世界里。

    直到他死了,李商隐写《李长吉小传》,把那桩“白玉楼召”的传说记了下来:两个红衣人驾着虬龙来接他,说天帝要他写楼记。这故事一传开,李贺的“诗鬼”名声才算钉死了。有人说这是李商隐编的,沈子明知道,这哪是神话?分明是李贺一辈子的念想——人间容不下他,就盼着天上能有个地方,让他安安稳稳写诗。

    杜牧后来为李贺诗集作序,说得更透彻:“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他看透了,李贺的幻境不是凭空造的,是把中唐的乱、个人的苦,都熬成了诗里的“怪”。这“怪”不是故意标新立异,是逼出来的——在那个科举不公、宦官专权的时代,老实写诗根本活不下去。

    千年的余响:从晚唐到近现代的诗魂传承

    元和十一年李贺病逝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没人想到,这个活了二十七岁的诗人,会在千年后还被人念叨。他留在沈子明手里的那堆诗稿,像颗埋在土里的种子,过了好些年才发芽。

    最先接住这颗种子的是李商隐。这位晚唐诗人读《金铜仙人辞汉歌》,读到“天若有情天亦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