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3/3页)
啃着,“让他们看看,朕是带着红薯回来的,不是带着刀枪回来杀人的。”
话音刚落,城门楼上传来一阵骚动——只见韩通穿着铠甲,从城门楼上跑下来,身后跟着几个亲兵,手里还拎着个油纸包。他跑到老赵马前,“扑通”跪了下来,举着油纸包喊:“点检!臣……臣听说您爱吃烤红薯,特意让家里人烤了些,您尝尝!”
老赵愣了愣,接着笑了——他没猜错,韩通虽认死理,却不傻,信使连夜带回的“天意”,还有这支带着红薯香的军队,早让他没了阻拦的心思。
他翻身下马,接过韩通手里的油纸包,打开——里面是几块烤得焦甜的红薯,还热乎着。老赵掰了一块递给韩通:“起来吧,一起吃——吃完了,陪朕回汴梁穿黄袍。”
韩通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汁浸得眼眶都有点热——他守了一辈子城门,见过无数支军队,却从没见过哪支军队,是带着满营烤红薯的甜香,来“逼宫”的。
队伍重新出发,韩通骑着马跟在老赵旁边,一边啃着红薯,一边小声问:“点检,回宫里后,要是大臣们反对咋办?”
“反对?”老赵笑了,指了指怀里的黄袍,“让他们看看老天爷绣的字,再尝尝朕的烤红薯——要是还反对,就让他们饿着,直到同意为止。”
韩通“噗嗤”笑出声,手里的红薯啃得更欢了。
远处的汴梁城已经隐约可见,城墙在阳光下泛着灰黑色的光。老赵摸了摸怀里的焦红薯皮,又摸了摸内侧暗兜里的“点检作天子”四个字,突然觉得——这趟回汴梁的路,比他打了十几年的仗,都要暖烘烘的。
队伍的脚步声、马蹄声,还有士兵们啃红薯的“咔嚓”声,混在一起,在通往汴梁的路上,谱出了一段最特别的“开国序曲”——没有刀光剑影,只有烤红薯的甜香,和一群揣着红薯、盼着安稳日子的兄弟。
老赵抬头看了看天,铅灰色的云散了些,露出一点微弱的太阳。他咬了口手里的红薯,甜得心里发暖。
快了——马上就能回汴梁,穿那件改好的黄袍,吃宫里御膳房烤的红薯了。
本章结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